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新校(贤岭校区)、老校(文化街校区) 2025-2026学年高一上期10月测试(一) 数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A D C C D B C AB CD ABD 12. 13. 14. 15.(1),理由见解析 (2)240 【分析】(1)方法一:根据相似的性质可得,由此可求,结合矩形面积公式求, 方法二:根据相似的性质可得,由此可求,结合矩形面积公式求, (2)由(1)可得,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其最小值即可. 【详解】(1)方法一:根据相似的性质可得, 所以,解得, 所以. 方法二:根据相似的性质可得,则,得, 所以. (2)由(1)得,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矩形面积的最小值为240. 16.(1) (2); (3)答案见解析 【分析】(1)由三个二次的关系以及韦达定理求解即可; (2)以为主元,关于的一次不等式恒成立,代入两个端点成立即可; (3)因式分解之后,按照一次二次、开口方向、两根大小进行分类讨论即可.. 【详解】(1)不等式的解集为, 即的解集为, 可知方程的两个根为,且,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解得, 则. (2)不等式对任意的恒成立,即对任意的恒成立, 令, 可得,解得, 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3)由,即, 得, 当时,解得,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解得或,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当时,解得,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不等式的解集为. 17.(1); (2)(i)3;(ii). 【分析】(1)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推导出或,因此可得方程的两根为,,再利用韦达定理计算即可; (2)(i)分类讨论集合为空集和非空集两种情况,根据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列不等式计算即可;(ii)根据集合间的关系分类讨论集合能满足题意的两种情况,分别列不等式计算可得结论. 【详解】(1)由题意集合,且, 所以或,则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所以方程的两根为,, 根据韦达定理,, 所以,. (2)(i)若,由(1)知或, 当,即时,,满足题意; 当,即时,由题意或,解得或, 又,因此. 综上,,正数的最小值是3; (ii)若,则,因此有, 中只含有两个正整数元素,则有两种情况: 中只含1,5这两个正整数元素, 则解得; 中只含5,6这两个正整数元素, 则,解得,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18.(1)和3 (2)8 (3) 【分析】(1)根据不动点定义列方程,解二次方程即可; (2)根据不动点定义得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根,列不等式求得,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值即可; (3)根据不动点定义得,结合判别式即可求解. 【详解】(1)由题意知,即,则, 解得,,所以不动点为和3. (2)依题意,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根, 即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根, 所以,解得, 所以 , 因为,所以,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小值为8. (3)由题知:, 所以,由于函数恒有不动点, 所以,即, 又因为是任意实数,所以, 即,解得,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解题关键是把握不动点的定义,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结合根与系数、判别式来求解. 19.(1)是“完美集合”,理由见解析 (2) (3)证明见解析 【分析】(1)结合题意,计算所有元素之积与元素之和是否相等即可得; (2)由题意可得,构造方程,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关系计算可得,结合立方和因式分解计算即可得; (3)由题意可得,借助放缩及三元基本不等式证明即可得. 【详解】(1)是“完美集合”,理由如下: 因为, 所以该集合是“完美集合”; (2)由题意可得,且, 则为关于的方程方程的两个不等正根, 即对关于的方程有:, 解得(负值舍去), 由, 即, 又, 故; (3)由题意可得,且均大于0,中两两不等, , 由均大于0,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又中两两不等,故不能取等, 即,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