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827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3张ppt)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94005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14课,回忆我的母亲
  • cover
(课件网) 作者 朱德 1886年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公祭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精神不朽”的大红旗。 写作背景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文体知识 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为“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学习目标 回忆我的母亲 导入 母亲,是鼓励史铁生勇敢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母亲,是冰心心中守护着红莲的荷叶;母亲,是诗人孟郊眼中春天温暖的阳光。母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平凡字眼,但又是守护我们的大英雄。母亲,对于朱德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元勋之一朱德是如何用文字来 描述自己母亲的。 精准导学 佃农( ) 祖籍( ) 仪陇( ) 溺死( )   劳碌( )   私塾( ) 衙门( ) 横蛮( ) 不辍劳作( ) 饱尝( ) 妯娌( ) 和睦( )  差役( ) 迁徙( ) diàn jí lǒng nì lù shú yá hèng mán chuò cháng zhóu li mù Chāi yì x 读一读 ( )勉强( )倔强( )强大 ( )爱好 ( )你好 强 好 ( )飞溅 ( )溅溅 溅 qiǎnɡ jiànɡ qiánɡ ( )蛮横 ( )横七竖八 横 hènɡ hénɡ hào hǎo jiàn jiān 字音学习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不停地劳动(耕作)。 2、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3、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4、有钱而心狠,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5、饥民聚夺富家食物或去富家吃饭。 6、到处向人家借钱。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吃大户 东挪西借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熟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第二部分(2—15):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16—17):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细节探究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这段写了几句话?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 ,母亲“勤劳一生” 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 通过回忆和歌颂母亲勤劳一生,表达出作者的热爱和悲痛之情。 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具体情况: 1.开门见山,引出话题。 2.欲扬先抑。作者故意用反面的字眼,但是后文却是褒扬的。 3.首先就发问,有设置悬念或引人深思的作用。 4.第一段如果是环境描写,就可能是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交代背景、铺垫后文等作用。 课文品读 阅读课文第2-13自然段 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 母亲的思想品质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退佃、搬家和天灾 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 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85岁高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