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365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33670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统编,课件,分层,任务,学习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六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学生结合所学诗词交流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2.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3.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读懂文字,提炼关键信息。 4.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指代的内容。 重难点 1.运用一些方法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欣赏诗歌的美。 2.阅读时要抓住关键字词和关键信息。 3.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1.检查本单元古诗积累的情况: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浪淘沙》(其一)、《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请三位同学背诵古诗。 2.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结合自己学习诗词的体会,交流其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1)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例如:我读《江南春》的时候就是借助注释读懂本诗的意思的。 (2)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如,读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带着这样的想象读,让我体会到了诗歌的美。 (3)读李商隐的《嫦娥》时,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诗中写到的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更容易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看来,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常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 3.教师总结:学习古诗词可以结合注释、想象画面及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方法提高理解效果。 4.出示有代表性的诗词,请学生试着用以上提及的几种方法来品读。 ①出示诗歌《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学生交流欣赏诗词的方法。 生1:虽然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但再读这首诗,我发现还是有些字词很难理解,比如“鸡黍”“郭”“轩”“场圃”“桑麻”,还好我做了笔记,我再结合注释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 生2:诗人的朋友的家所处的环境非常优美,我读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句,就闭上眼睛想象了一下,仿佛看到了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连绵不断,画面感特别强。 生3:我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习俗,所以诗人便和朋友约好在重阳日再相聚,一起饮酒赏菊。 3.师生共同交流其他欣赏诗词的好方法。 4.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讲解欣赏古诗词的其他方法。 (1)反复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在反复的吟诵中,会突然意会到诗人想表达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学习诗歌时应反复地读,在读中去悟。 (2)结合诗人的经历、时代背景去欣赏诗词。 比如《宿建德江》一诗,虽然重在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但如果能结合孟浩然坎坷的经历,则更能体会出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一股淡淡的忧愁。再比如《春日》一诗,结合诗人的生活时代,可知诗人并未去过诗中提到的泗水,从而可知诗歌另有深意,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方法。 (3)留心标题,领悟情感。标题有时可暗示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出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说说从中可看出这是一首什么主题的诗。从标题的“送”字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往往写的是诗人送别朋友或亲人时的所见、所想、所感,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抒发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4)抓住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去理解诗词,如送别诗中常用“柳”,表达思念常用“雁”“红豆”,表现志趣常用“竹”“兰”“梅”“菊”等。这也属于文化常识,但更具体。 出示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代表着相思,所以诗中才会说“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可出示苏轼的《赠刘景文》中“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句中提到了菊,可见菊的精神,其中便有一种赞美之情。 (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