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3672

4.2《扬州慢》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2639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唐·杜牧《扬州梦》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导入 烟花旖旎、纸醉金迷 艳冶繁华、轻盈曼妙 娉婷婀娜、美丽动人 风流秀曼、风神摇曳 姜夔 扬州慢 学习目标 1.品读词作,涵咏诗味,感知“黍离之悲”。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探究词人是如何表 达“黍离之悲”的。 词人介绍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姜夔的名和字:上古尧舜禹时期有一个叫夔的乐官,是个音乐家。章,有宗庙祭祀乐曲的意思。尧章可以看做为尧歌功颂德的乐曲,而创作者就是夔。因为这样,长于音律的姜夔就字尧章吧。名和字多数相同、相关,少数相反。 姜夔,饶州鄱(pó)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一生未仕,布衣终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其词善以健笔写柔情,风格清峻峭拔。 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chéng)。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词牌介绍 自度此曲《扬州慢》。关于慢词,慢曲子,长调(字数)。李清照的《声声慢》(长调、慢词)。柳永的《雨霖铃》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节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急曲子,小令,短调。 毛泽东诗词《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长征途中急行军。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快 慢,非长调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快(长调,非慢词)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人路过扬州,目睹战争中,金兵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安史之乱中,杜甫曾经漫步曲江头,发出了“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哀江头》这样沉痛的慨叹;四百年后,姜夔来到了被金兵洗劫后的扬州路上,又怎样触景生情、发出抚今追昔的感叹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前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2)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3)霁: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4)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 (5)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6)怆然:chuàng悲伤的样子。 (7)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