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4822

1.6《观察云》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36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观察云,教学设计
  • cover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云》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气象观测员综合实践———解读天空的“表情”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设计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如下要求: 1.核心概念:10.1 天气和气候 2.学段目标(3~4年级):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科学思维: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根据云的形态对云进行分类,并推理其与天气变化的简单联系。 4.探究实践:能通过长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周期变化。 5.态度责任: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坚持观察和记录。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项综合性、总结性的观察活动。云是天空的“表情”,其形态、数量、变化直接反映了大气状况,是预测天气的重要自然指标。教材引导学生观察云量、云高和云形,并学习将其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本节课是对前五课所学技能的集成应用,更是培养学生长期观察习惯和科学兴趣的绝佳载体。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云主要有积云、层云、卷云三种类型,知道云量可以分为晴天、多云、阴天;了解云的变化与天气密切相关。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归纳出三种云的主要特征,发展抽象概括和分类思维。 3.探究实践:能根据《云的特征卡》在户外识别不同类型的云,并能估测云量和记录天气状况。 4.态度责任:感受自然之美,体验像科学家一样长期观察的乐趣;了解我国古人观云测天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持不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云的特点,并能根据特征对云进行简单的分类。 2.教学难点:准确区分并记忆三种云的特征;理解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量清晰的三种云图片、视频短片、《看云识天气》口诀、古人观云智慧故事);三张大型的《云的特征卡》(包含积云、层云、卷云的图片和文字描述);《校园气象观测站终极认证证书》。 2.学生准备(每组):一张《学习任务单》;一个观察记录本;一支笔。 3.环境准备:本节课必须在天气晴好、有云的户外进行,或准备一段包含多种云形的航拍/延时视频。 学生4-6人观察小组。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诗意想象,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各位优秀的初级气象观测师们,恭喜你们已经掌握了现代气象站的各项技能!但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穿越,学习一项最古老、最诗意,也最考验眼力的本领———观云识天。抬头看,天空就像一块巨大的画布,风是它的画笔,云是它的颜料。每一朵云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天气的秘密。你们想成为能听懂天空‘语言’的专家吗?准备好,我们的‘天空解读师’特训,现在开始!” 学生活动: 被诗意的语言吸引,抬头观察天空,进入“天空解读师”的角色。 设计理念: 用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创设情境,将观察云的活动艺术化、神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 新知探究:认识三位“云朋友” 教师活动: “科学家们把千变万化的云主要分成了三个家族,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三位朋友。(出示积云特征卡)看,这位朋友像一堆堆、一团团的什么?(棉花、棉花糖)它叫积云,通常出现在晴朗的天气,低低地飘在空中,边缘清晰,可可爱爱。” “(出示层云特征卡)这位朋友像一件灰色的、巨大的‘大棉袄’,铺满整个天空。它叫层云,是‘乌云’的一种。当你看到它,很可能就要下雨了,或者正下着毛毛雨。” “(出示卷云特征卡)最后这位朋友最轻盈,像羽毛、像丝绸、像马尾,高高地挂在天上。它叫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它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天气要发生变化了。” “现在,请大家根据《任务单》上的图片,快速记住这三位朋友的名字和特点,我们马上要进行一场‘认亲大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