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感官的本领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体验,知道眼、耳、口、鼻、手(皮肤)是人体的重要感官,了解每种感官的基本功能(眼睛看颜色形状、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皮肤摸冷热软硬),建立“感官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初步认知。 2.科学思维:能根据感官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判断,比如通过“看到红色、圆形”判断是苹果,通过“听到清脆响声”判断是铃铛,初步培养基于证据的思维习惯。 3.探究实践:通过“感官大闯关”等活动,学会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安全前提下)、手触摸的基本观察方法,能动手操作并描述自己的发现,提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态度责任:在小组活动中乐于与同学合作探究,感受感官观察的乐趣;知道要爱护自己的感官(如不用脏手揉眼睛、不把尖锐物品凑近耳朵等),树立保护感官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眼、耳、口、鼻、手(皮肤)五种感官,明确每种感官的基本本领;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简单的观察活动。 2.教学难点:理解“多种感官配合观察,能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学会规范描述感官观察到的现象(如“我用眼睛看到它是黄色的”“我用手摸到它是软软的”)。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感官图片、常见物品图片)、神秘宝箱(内装苹果、橘子、铃铛、积木、香皂、砂纸等物品)、眼罩、湿巾、安全提示卡片。 2.学生准备:每人自带一件小物品(如橡皮、尺子、玩具等,用于课堂观察)、科学记录本(简易图画版)。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教师出示“神秘宝箱”,提问:“同学们,老师的宝箱里藏了好多宝贝,谁能不用打开箱子,就知道里面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看”“听”“闻”等方法。 2.小结:我们身上有很多“小帮手”,能帮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它们就是“感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感官的本领》。 (二)认识感官,了解本领(10分钟) 1.找一找:认识感官 引导学生摸一摸、指一指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说说这些部位的名称,教师板书五种感官。 播放PPT,展示每种感官的图片,讲解:“眼睛是视觉器官,耳朵是听觉器官,鼻子是嗅觉器官,舌头是味觉器官,手(皮肤)是触觉器官。” 2.说一说:感官的本领 结合生活场景提问:“我们用眼睛能看到什么?”(颜色、形状、物体)“用耳朵能听到什么?”(声音、说话声)“用鼻子能闻到什么?”(香味、臭味)“用舌头能尝到什么?”(甜味、酸味)“用手能摸到什么感觉?”(冷、热、软、硬) 教师总结每种感官的基本本领,用简单的词语写在黑板对应感官旁边(如眼睛:看颜色、形状)。 (三)探究实践,体验感官(15分钟) 1.活动一:感官大闯关———听一听 请学生闭上眼睛(戴眼罩),教师在教室不同位置摇铃铛、敲桌子,让学生判断声音来自哪里,感受耳朵“听声音、辨方向”的本领。 2.活动二:感官大闯关———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小组合作:每组领取神秘宝箱中的物品(苹果、积木、香皂等),学生轮流用手摸(感受软硬、光滑/粗糙)、用鼻子闻(安全气味),教师引导学生规范描述:“我用手摸到积木是硬硬的、滑滑的。” 教师拿出切好的苹果块,强调“安全尝味”(只能尝老师准备的食物),让学生尝一尝,说出“甜甜的”,感受舌头的本领。 3.讨论总结 提问:“只用一种感官能全面认识苹果吗?”引导学生发现:用眼睛看颜色形状,用手摸光滑度,用鼻子闻香味,用舌头尝甜味,多种感官一起用,能更清楚地了解苹果。 (四)联系生活,爱护感官(7分钟) 1.想一想:生活中的感官 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感官帮过你什么忙?”(如用眼睛看路、用耳朵听老师讲课、用手摸水杯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