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水果分享会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水果,初步认识水果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和内部特征(果肉、果核),知道感官(眼、耳、鼻、手、口)的基本功能,建立“不同水果有不同特征”的简单认知。 2.科学思维:能根据观察到的水果特征进行简单分类(如按颜色、形状分),学会用“因为…所以…”的简单句式描述水果特点,培养初步的归纳和表达思维。 3.探究实践:通过“看、闻、摸、尝”等探究活动,掌握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观察记录,提升动手探究能力。 4.态度责任:在水果分享活动中感受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养成爱护水果、不浪费食物的习惯,懂得保护自己的感官(如不用脏手摸眼睛、不尝不认识的东西)。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看、闻、摸、尝”四种感官观察水果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认识眼、鼻、手、口在观察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水果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观察结果;理解“不同感官观察不同特征”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葡萄、猕猴桃等常见水果(每种水果准备3-4个,保证每人能观察到2-3种);水果刀(教师使用,注意安全)、一次性手套、湿巾;观察记录单(画有简单的水果轮廓和感官图标);PPT课件(包含水果图片、感官功能小动画)。 2.学生准备:每人从家里带1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提前和家长沟通,确保水果安全、常见);干净的小手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教师手持一个装有水果的神秘盒子,笑着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水果魔法盒’,里面藏着好多甜甜的水果,谁愿意来猜一猜里面有什么呀?” 2.邀请2-3名学生上台,通过“闻一闻”“摸一摸”的方式猜测水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用到的“小帮手”(鼻子、手),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场热闹的‘水果分享会’,一起用我们的‘小帮手’探索水果的秘密吧!”(板书课题:水果分享会) (二)探究实践,观察水果(20分钟) 1.认识观察“小帮手”(3分钟) 教师播放简短动画:眼睛看颜色、鼻子闻气味、小手摸软硬、嘴巴尝味道,引导学生说出“眼、鼻、手、口”这四种感官,明确它们的观察作用。 强调安全提示:“用小手摸水果前要洗干净手,嘴巴尝水果时只能尝老师和自己带来的、确定安全的水果哦!” 2.小组合作,观察水果(12分钟) 将学生分成4-5人小组,每组发放3-4种不同水果,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水果也放进小组里。 教师引导探究:“请小朋友们和小组伙伴一起,先用眼睛看看水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再用鼻子闻闻有什么气味;然后用小手摸一摸是软的还是硬的;最后老师会帮大家切开水果,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尝一尝是什么味道。”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轻轻摸、仔细看,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同时用观察记录单简单画画或标记水果特征。 3.集体分享,交流发现(5分钟) 每个小组选1名代表,拿着水果上台分享:“我们观察的是XX(水果名),它是红色的、圆圆的,闻起来香香的,摸起来软软的,吃起来甜甜的。” 教师及时补充和总结,引导学生区分“外部特征”(颜色、形状、气味、软硬)和“内部特征”(果肉颜色、有没有果核),帮助学生梳理观察结果。 (三)巩固提升,拓展延伸(10分钟) 1.水果分类小游戏(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好多水果的特征,现在我们来玩‘水果找朋友’的游戏吧!请小朋友们把水果按照‘颜色’分成两组,红色的水果站左边,黄色的水果站右边。” 学生动手分类后,再引导按“软硬”“有没有果核”分类,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水果特征的认知。 2.保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