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太阳的位置变化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结合教材图片与观察活动,明确太阳一天中在天空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以及太阳位置变化和影子变化的关联。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观察情境图、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初步推理出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建立太阳位置和影子特征的对应思维。 3.探究实践:模仿教材中的“探究与描述”“探究与记录”板块,学会定时观察、用简单图文记录太阳位置和影子情况的方法,完成简易的观察探究任务。 4.态度责任:结合教材里小朋友的观察情境,激发对太阳位置变化的探究兴趣,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依据教材内容,描述太阳一天中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位置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以及影子方向、长短和太阳位置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太阳位置变化和影子变化的对应关系,能根据教材图示和自己的观察,说清“太阳位置高,影子短;太阳位置低,影子长”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内容的放大课件(含教材中所有观察情境图、对话气泡)、和教材一致的观察记录表(复刻教材中的记录样式)、教材里的方向提示卡、小太阳和小影子贴纸。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和教材同款的空白观察小本子。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问题与猜想(5分钟) 1.教师出示情境图课件,指着图里小朋友的对话提问:“小朋友们看教材里的小伙伴们,有的问‘太阳每天从哪里来呀?’,有的问‘会到哪里去呢?’,你们能跟着教材里的小朋友一起,说说自己看到的太阳,早上、中午、下午都在哪个地方吗?” 2.再出示“观察与描述”板块的图片,指着图里小朋友的对话:“教材里的小朋友还说‘早上的时候我看到太阳在那边……’,那你们猜猜,早上太阳在那边的时候,我们的影子会在哪个方向?中午太阳在头顶附近的时候,影子会变成什么样呢?”让学生结合教材图片大胆猜想,把猜想和教材里小朋友的说法对比。 (二)探究与结论(15分钟) 1.模仿“探究与记录”板块:先带着学生看教材里“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的情境图,读图里小朋友的话———太阳刚出来,在那边,离我们近……”“太阳升高了一些,到那边了……”,然后告诉学生:“我们要每隔1小时,看着方向提示,记录太阳的位置,还要看看影子的样子,记下来。” 2.分析观察结果:出示“描述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的图示,带着学生读教材里小朋友的对话“太阳每天早上从东边来了”“太阳从西边回去了”,然后结合教材图示,一步步梳理:教材里早上的图中,太阳在东边、位置低;教材中午的图里,太阳在偏南、位置高;教材下午的图里,太阳在西边、位置低。 3.结合“观察与比较”板块:出示教材里影子观察的图示,对比教材中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图和影子图,让学生读教材里小朋友关于影子的对话,然后一起总结:像教材里展示的那样,太阳在东边时,影子在西边;太阳在西边时,影子在东边;太阳位置高的时候,影子短;太阳位置低的时候,影子长。 (三)反思与评价(7分钟) 1.学生对照教材分享:请学生拿出自己模仿教材做的观察记录,和教材里的“探究与记录”图示对比,说说自己记录的和教材里的小朋友记录的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比如“我和教材里的小朋友一样,记了早上太阳在东边,但是我没记影子”。 2.教师结合教材评价:指着教材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图示,对学生说“你们看教材里的小伙伴观察的时候多认真呀,这位同学和教材里的小朋友一样,把太阳的方向记清楚了,特别棒;这位同学要是像教材里的小朋友一样,把影子也记下来就更好啦”,给符合教材观察要求的学生贴小太阳贴纸。 3.结合教材反思:“教材里的小朋友观察了一天的太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