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6234

1.1《动物的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22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动物的家,教学设计
  • cover
教科版二上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动物的“家”》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小小建筑师成长营”之第一关:动物建筑师考察记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设计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要求: 1.核心概念:7.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学习内容:7.2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和适应环境。 3.学段目标(1-2年级): (1)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外在特征。 (2)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3)关爱生命,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课程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从观察动物的“家” 这一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家”是庇护所的概念。教材通过展示鸟巢、蜂巢、蚁穴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家的形态、材料和位置,思考其与环境的关系。这为后续学习《我们的家》、《家里的物品》乃至设计建造自己的小房子,奠定了观察基础并提供了灵感来源,是单元知识链建构的起点。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常见动物(如鸟、蜜蜂、蚂蚁)的家的外形、材料和位置,体会到动物的“家”是它们生活、躲避风雨和抚育后代的场所。 2.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比较不同动物家的特点,并初步思考这些特点与动物生存需求的关系。 3.探究实践:能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观察动物的家,并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其特征。 4.态度责任:感受动物建筑的奇妙,产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初步建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其家园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几种常见动物的家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初步将动物的“家”的特点(如材料、位置)与动物的生存需求(如安全、保暖)联系起来。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鸟巢、蜂巢、蚁穴、松鼠窝、狗窝等高清图片和短视频);实体鸟巢(或高质量模型);《学习任务单》(每人一份);“小小建筑师”勋章贴纸。 2.学生准备:彩笔、铅笔。 3.环境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建筑师考察小组”。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开启成长营第一关 教师活动: “各位小小建筑师们,欢迎大家正式加入‘小小建筑师成长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我们首先要学会考察和观察。今天,我们的第一项挑战任务就是———走进大自然,去考察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师们是如何建造它们的家的! 它们就是———动物建筑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的第一关:动物建筑师考察记,现在开始!” 学生活动:被情景吸引,产生浓厚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成长营闯关”情境,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二) 探究活动一:观察动物的家 教师活动: “让我们屏住呼吸,静静地观察这些动物建筑师们的杰作。(播放鸟、蜜蜂、蚂蚁筑巢的短视频)请看的同时思考:你看到了哪种动物的家?它建在哪里?看起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展示多种动物家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这个鸟巢真精致,谁能做个小解说员,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引导学生从位置、形状、材料等方面描述)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和图片,沉浸式观察。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我看到了...的家,它在...,好像是用...做的”的句式进行描述。 3.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介进行观察,培养信息提取和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分享观点。 (三) 探究活动二:比较与发现 教师活动: “小小建筑师们果然观察细致!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超级发现。(出示鸟巢和蚁穴的对比图)请大家比一比,鸟巢和蚂蚁的家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从位置、入口、材料等方面比较) “为什么小鸟要把家安在高高的树上?为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