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3183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211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期,云南省,试卷,答案,图片,监测
  • cover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A.首联用自嘲的口吻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塑造了一位漂泊异乡、思归不能的儒生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一22题 象,茫茫天地间,包含着诗人无限的心酸与情思。 信息暴炸的时代,一种相反的体脸却是“信息收编”。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 B.领联写片云与孤月,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把内心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中,感低 佛置身醚宫之中而A,不知道该如何蹄选甄别。所以,“转发”“跟贴”的热度,成了信 自己虽然像云一样的漂泊,内心却如明月般皎洁。 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货”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于是,分享同一个段子,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的精神状态。“落日”与“秋风”对举,诗人身处江汉,落 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V…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日之下,面对瑟瑟秋风,产生“病欲苏”的感觉。 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 D.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委婉含蓄。诗人自比为“老马”,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 大信息,是速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简,不愿思 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言外之意自然流出。 考,是B一;满足于浅网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是浅尝辄止;满足于全接纳、不排析,不 16.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善思考,是C。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 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 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技术的演进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背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的观点是相近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旧日好友重逢饮宴,重话当年情谊是人生一大乐事。曹操在(短联行)中就以“ 。”两句描写了这样的杨景。 21.文中第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4分) (3)古人常用骏马寄托自己的情怀唐诗宋词中常常出现骏马的身影,如“ 22.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问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吾师道也,夫肃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C.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D.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4效据显示,被调查者整体睡眠质量欠佳,总体睡眠得分偏低。其中, 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呢? (①),“0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00时33分;整个学生群体的夜间睡眠时间甚至不足8个 小时。专家认为,近年来,“双减”政策的推进使得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得到极大减轻,但无可 四、写作(60分】 否认的是,(②)。随着学段的上升,生活与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青少年不得不越睡越晚、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越起越早。也有专家认为,青少年花了太多的时间在作业上、在电子产品上。为了弥补白天无法 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横惰。 支配自我时间的遗搞,到了夜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