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4557

【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1 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 第1课时教学课件(共19张PPT)+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76414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形成,PPT,19张,教学课件,课时,尿液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4.1 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第1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1节 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说明人体在利用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所释放能量的同时,会产生代谢废物,这些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排泄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有三条,而尿液的排出是主要途径。肾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所以在第一节重点了解肾的结构。在学生能辨认皮质、髓质和肾盂的基础上,重点认识肾单位的结构组成,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对学习尿液的形成至关重要。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尿液的形成”是通过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让学生重点总结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排出,安排在本节内容的最后,使学生对泌尿系统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教材还介绍了每天喝适量水对身体的重要性,这对学生树立保护自身的健康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动物肾脏解刨实验,了解肾脏的位置,正确识别肾脏的构成(重、难点)。 2.通过分析肾单位的组成示意图,明确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难点)。 3.通过分析肾脏结构,描述肾单位的构成,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观念(重、难点)。 【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能够理解泌尿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重要性,形成对生命系统的整体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比较和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对泌尿系统的功能进行系统性思考。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肾脏解剖实验和分析肾单位的结构,学生能够提出关于泌尿系统功能的问题,并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调查活动来寻找答案。 4.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学生能够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肾的结构; 肾单位结构; 【教学难点】 肾单位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一)回顾旧知 1、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除了年龄、遗传和先天性因素,还包括生活方式。 2、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心脏病。 3、突发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快、危险性高。 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二) 播放视频,关于尿毒症科普视频。 问题: 根据学习内容,描述肾脏如何维持体内稳定。 学生回顾课本2min,提问。 观看视频,记住问题,学习新课。 新知探究 【任务一: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教师借助“尿毒症”的科普,询问该疾病主要和人体哪个器官有重要关系?该器官又是如何维持体内的稳定? 小组合作学习并回答; 教师总结: 肾脏位于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当血液流 经肾脏时,肾脏能将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过滤出来。 2、观察肾脏的结构 (1)出示实验题目: ①观察新鲜的猪的肾的形状、颜色,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②用解剖刀将肾纵剖为前、后两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肾各部分有什么结构特点 (2)提示学生:在观察时注意观察的顺序(即由外向内、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 (3)观察实验:学生四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选出小组长,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尽其责,尽量调动起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教师深入到各组指导,回答学生的问题。 (4)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分布位置颜色或形状皮质髓质肾盂 (5)各小组间汇报观察记录的结果,师生共同得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