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4582

【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1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课件(共31张PPT)+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344117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血液,PPT,31张,教学课件,载体,运输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3.1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1节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材分析 “血液”之所以作为本章的第一部分内容,首先因为它是另外三节课的基础,与血液和物质运输这个大课题的联系更是十分密切,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靠血液的循环流动来实现的。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以分组实验引入观察血细胞,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或实践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人血涂片”探究实验,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重、难点)。 2.通过解读和识别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关系(重、难点)。 3.通过查阅资料,列举献血的注意事项,明确献血输血的基本规则(难点) 。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学生能够理解血液在人体物质运输、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对生命系统的整体认识,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解读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等活动,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对血液的成分、功能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思考; 科学探究:通过参与“观察人血涂片”探究实验等活动,学生能够提出关于血液成分、功能及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并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或调查活动来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献血的注意事项、输血的基本规则以及血液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生能够认识到合理献血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比较; 【教学难点】 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 解读血常规检验单,分析检测数据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一)回顾旧知 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而 大面积植树造林 也是治理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青少年不仅要拒绝吸烟、避免被动吸烟,还要向他人宣传吸烟的危害。 3、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使被救者恢复呼吸。 (二) 播放视频,关于王占斌———累计献血超过100 000 mL。 问题: 关于献血你知道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一般要求18-55周岁,体重:男性≥50公斤,女性≥45公斤。且献血前一周内无上感、发热或腹泻等不适。 献血者每次可献全血200毫升、300毫升或400毫升。 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学生回顾课本2min,提问。 观看视频,记住问题,学习新课。 新知探究 【任务一: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PPT展示几组血液相关图片,提问:什么是血液? 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属于结缔组织,在人体内执行着重要的运输功能。 2、情景导入:血液流出来后不进行处理,血液便会凝固,我们要研究它的成分就不方便。 并播放《血液分层现象实验》,血液分了几层 各是什么颜色 推测血液可能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生交流、教师总结: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是淡黄色的血浆,下层是呈现红色的红细胞,中间的白色部分是由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展示制作的血浆成分的饼状图。请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