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0887

1.6 观察云 教案(表格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024)

日期:2025-11-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336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观察,教案,表格,小学,科学,教科
  • cover
1.6《观察云》教案 【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根据云量将天气分为晴、多云和阴。知道云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云量和形状和天气有关。 2.科学思维 能根据对云特征的观测与记录,对比图文资料,判别云量。 3.探究实践 能基于观察,描述云的特征,判断云量。 4.态度责任 对看云识天气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能如实记录和交流观测情况,基于事实表达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判断云量,描述云的形状。 难点:理解云量和形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云图 学生:云的图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1.出示情境 盛夏,骄阳似火,我们会躲在阴凉的地方。但是,晒谷子的农民最喜欢这样的天气,他们还担心变成阴雨天呢! 2.展示视频 云在动态变化。 3.引入问题 天空有时晴空万里,有时乌云密布,云量的多少影响着阴晴。我们怎样观察云?云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天气信息? 了解云对天气的影响。 观看视频,直观了解云的动态变化。 讨论云与天气的关系,分享他们对云变化的理解。 从观察和分析云出发,引入课题。 探索 (一)观察、记录云量 1.介绍云量是什么 2.组织学生户外观察、记录云量。 3.交流判断今天的云量是多少。 4.补充资料:天气预报中的“云”和“晴” “晴转多云”指预报时段里先出现晴天,后逐渐转为多云,侧重于天气转变过程。 “晴到多云”指预报时段里云量是在晴天和多云两者之间波动。 “晴间多云”指预报时段里多数时间为晴天,间或有云,少部分时间云量增多。 “多云间晴”指预报时段里以多云天气为主、期间短暂出现晴天。 学生走到户外实际观察云量。 根据自己对云量的判断,填写记录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 了解天气预报“晴转多云”“晴到多云”“晴间多云”的概念。 户外观察、实际感知。 在一些云量情况下,学生会得出不同的判断,这帮助他们思考如何更加客观地观察云。 研讨 1.出太阳的时候,一定是晴天吗?看不见太阳的时候,一定是阴天吗? 2.我们对今天的云量的判断都一致吗? 交流,我认为看不见太阳的时候也有可能不是阴天,理由是如果在晚上,即使没有云,也看不到太阳。 梳理云量概念,理解云量的本质 探索 (二)观察、记录云的形状 1. 不仅可以通过云量多少判断天气情况,云的形状也与天气变化有关。 2.对比下图,今天的云更接近哪一种?或者形状更像什么? 3.观看各种各样形状云的图片。 4.介绍《国际云图集》,教师进入《国际云图集》网站,师生互动观察各种形状的云。 5.试着用AI识别一些云的类别。 (三)下大雨前的云是什么样的? 1.从云量方面交流 2.从云的形状方面交流 云的形状与天气有关。 学生观察今天的云,讨论今天的云形状与图中哪一种更相似。 观看各种各样云形状的图片,了解云的种类丰富。 了解资料《国际云图集》在其中找相关资料,了解云的形态。 试着用AI技术识别云的类别 讨论大雨来临前常见的云量特点,如云量增多、云层加厚等,讨论积雨云、雷云等云形的特点。 云的种类判定难度特别大,对小学生来说只需要了解,不需要掌握具体的判断。 《国际云图集》是国际公认关于云的权威资料。 融合AI技术识别云。 从云和雨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云和天气息息相关。 研讨 比较我们对雨、风、云的观测,哪个比较准确?哪个不太准确?说一说我们的理由。 雨、风的观测比较准确,云的观测如果仅凭肉眼观察可能不太准确。 认识到不同气象要素的观测差异,培养科学辩证思维。 拓展 1.卫星云图观察云 组织学生阅读材料,进一步理解研讨的问题。 2.展示太阳、云和雨的关系示意图 组织学生观察、交流、教师补充讲解。 阅读资料,对研讨问题补充了解。 结合示意图,说一说 太阳、云和雨的关系。 培养阅读理解和科学思维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