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3672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藤野先生教案

日期:2025-11-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374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初中,语文,统编,五四,学制,八年级
  • cover
【跟着课文学写作】 解锁高分作文写作密码 八年级上册(统编版新教材)第二单元课文《藤野先生》 目 录 同学们,进入八年级第二单元,回忆性记叙文写作需要突破 “流水账记人” 的局限,学会 “以细节刻人物,以精神显深度”。很多同学写这类文章时,常陷入 “人物扁平”“情感空洞”“立意浅显” 的困境 ——— 要么只写 “老师很好、朋友很暖”,没有具体细节;要么堆砌事件,读不出人物精神;要么结尾直白抒情,缺乏感染力。而鲁迅的《藤野先生》,仅通过 “添改讲义”“询问裹脚”“离别赠照” 三个核心细节,就塑造出治学严谨、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更暗含自己 “弃医从文” 的人生转折,堪称 “以小见大、融情于叙” 的回忆性记叙文典范。 作为有 30 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我会带着大家逐句拆解课文的写作密码,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四个维度,结合近三年中考真题(如 2023 河南 “那一刻的绽放”、2024 苏州 “温暖的印记”),教大家把课文中的 “记人智慧” 转化为中考满分能力,写出有细节、有精神、有温度的回忆性记叙文。 一、解锁《藤野先生》立意之深 (一)深析《藤野先生》立意:从 “记人” 到 “显精神” 再到 “明志向” 很多同学写回忆性记叙文,只会 “浅层记人”,比如 “我的老师很负责,经常帮我讲题”,没有挖掘人物精神,更没有关联自我成长。但《藤野先生》的立意实现了 “三层递进”,其逻辑值得深入学习: 第一层:“记人”——— 聚焦人物核心特质 课文不写藤野先生的外貌全貌,而是聚焦 “治学严谨”“无民族偏见” 两大特质:“添改讲义” 时,“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体现治学严谨;“询问中国女人裹脚” 时,“总要看一看才知道”,体现对未知的求实精神;面对日本学生的质疑,他公正组织匿名测验,体现无民族偏见。这些细节精准锚定人物特质,避免 “人物模糊”。 第二层:“显精神”——— 从人物特质升华为普遍价值 作者不满足于 “写藤野先生好”,更提炼其精神内核:藤野先生的 “严谨”,是对学术的敬畏;“无偏见”,是对人性的尊重;“赠照片” 时 “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是对学生的真诚。这些精神超越 “师生关系”,成为值得传承的 “人性之光”——— 就像鲁迅多年后仍将照片挂在东墙上,正是对这种精神的珍视。 第三层:“明志向”——— 关联自我成长,实现 “以小见大” 课文最精妙的是 “人物精神” 与 “自我志向” 的绑定:藤野先生对 “医学真理” 的追求,让鲁迅反思 “医学只能救身体,精神麻木更可怕”,最终选择 “弃医从文”。此时,藤野先生不再只是 “日本老师”,更成为鲁迅 “唤醒国人精神” 的精神启蒙者。这种 “记人→显精神→明自我志向” 的立意,让文章从 “个人回忆” 升为 “人生抉择”,格局瞬间打开。 (二)学《藤野先生》立意思维:3 个方法,让回忆性记叙文 “有魂有深度” 结合课文立意逻辑,给大家 3 个可操作的方法,每个方法都配 “生活实例 + 中考链接”,帮你快速对接中考要求: 方法一:“精神聚焦法”——— 不写 “人物所有好”,只写 “最打动你的一种精神” 《藤野先生》聚焦 “治学严谨 + 无偏见”,我们写作文时,也可聚焦人物一种核心精神。比如写语文老师,不写 “讲课好、改作业认真、关心学生”,只写 “他对‘文字较真’的精神”。 【实例】 我的语文王老师 浅层立意(无精神聚焦):“王老师很负责,帮我改作文,还鼓励我多读书,我很感谢他。”(人物扁平,无深度) 深度立意(精神聚焦):“王老师的‘文字较真’,藏在每篇作文的红批注里 ——— 他会圈出我用错的‘的地得’,在旁注里写‘文字要像镜子,容不得半点模糊’;会把我写得笼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