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5049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245995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1.喻高洁品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2.喻纯洁爱情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元好问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青阳渡》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西洲曲》 荷花:莲、芙蓉、朱华、芙蕖qú、菡萏hàn dàn。 01 03 02 学习目标 通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抓住意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体会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作品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代表作:《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 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的出现作了准备;它是汉代诗歌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并出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它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1 2 3 思想内容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此时,宦官外戚专权,政治黑暗混乱,官僚垄断仕途,社会动荡不堪。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漂泊蹉跎,却往往游宦无门,一事无成,只落得满腹牢骚和满腔乡愁。作品真实地反映出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 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叙事)和《楚辞》(浪漫主义抒情)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魏晋南北朝 两汉 先秦 唐 宋 《诗经》 楚辞《离骚》 乐府诗: 《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西汉:赋 东汉:《古诗十九首》 建安时期:建安七子 东晋: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诗歌发展 了解作者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时代原因:东汉中晚期朝政腐败,尤以桓灵之世为甚,桓帝时的《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诸葛亮也曾对后主劝谏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汉末外戚宦官交相干政,此起彼伏,这些人把持朝政,官僚集团垄断仕路,安插亲信,使本来就有极大弊端的东汉选举制度也破坏殆尽,举官不再问品行、学业,只看门路和金钱,这就堵塞了一般士人的出路。 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谋求前程,只得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奔走交游。为了求一官半职不惜游京师,谒州郡,以求权门的推荐援引,但事实上大多投奔无门,往往一事无成,空怀抱负,眼见时间消逝,不免有极大的痛苦和困惑,只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 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 一腔无可名状的忧愤 背景探究 《古诗十九首》创作于东汉末年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