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5086

2.4.1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21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3684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4.1,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2.4.1圆的标准方程 课型 概念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能根据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心和半径,结合两点距离公式,利用坐标法得到圆的标准方程; 能利用圆的标准方程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会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圆的有关几何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建立与应用; 学习难点 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学情分析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学习了直线的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日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比较薄弱,用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还不够熟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一章内容的基础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它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坐标法不仅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数学方法。通过坐标系,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和数的统一. 核心知识 圆的标准方程的建立与应用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 (含情景设计、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等内容) 教师个人复备 1.提出问题,形象概括 问题1:在平面中,圆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用集合语言描述? 【预设的答案】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称为圆;其中,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设圆心为点,半径为,则圆就是以下点的集合:.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圆”.这是完成圆的标准方程的数学抽象第一阶段,即完成对现实世界中图形的抽象,得到圆的图形,获得圆的基本概念,此时是从感性具体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用符号化的集合语言表示圆. 2.探究问题,生成新知 问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确定一个圆呢? 【预设的答案】设圆心的坐标为,半径为,为圆上任意一点,则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有,两边平方得到(1). 显然,若点在圆上,则点的坐标就满足方程(1);反过来,若点的坐标满足方程(1),就说明点与圆心间的距离为,点就在圆上. 如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圆. 问题3:圆的特征是什么?通过哪些要素刻画圆? 【预设的答案】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通过圆心和半径这两个要素来刻画圆.所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圆的方程,核心就是确定它的圆心坐标以及半径大小.我们把方程(1)称为圆心为,半径为的圆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问题2和问题3是完成圆的标准方程的数学抽象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基于逻辑的抽象,通过问题2和问题3,引导学生用符号化的语言表示圆的标准方程,从理性具体上升为理性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两个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完成直观想象的过程. 3.典例分析,深化理解 问题4: 例1.(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圆的方程: ①;②. (2)求圆心为,半径为5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是否在这个圆上. (3)点在圆内的条件是什么?在圆外的条件又是什么? 【预设的答案】 解:(1)①是圆心为、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 ②当时,不是圆的方程;当时,是圆心为、半径为的圆的方程. (2)圆心为,半径为5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把点的坐标代入方程成立,即点的坐标满足圆的方程,所以点在圆上; 把点的坐标代入方程不成立,即点的坐标不满足圆的方程,所以点不在圆上. (3)根据圆的定义,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