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5854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276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答案,练习题,起源,文明,中华,原始社会
  • cover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大量打制石器、灰烬层以及动物骨骼化石,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研究( ) A. 原始人类的居住环境 B. 原始人类的农业生产 C. 原始人类的生活与生产状况 D. 原始人类的审美观念 2. 2023年在周口店第15地点发现的人类顶骨化石,其研究价值在于( ) A. 能直接证明人类的起源地 B. 为研究人类进化提供新证据 C. 可以确定当时人类的语言能力 D. 能展现远古人类的艺术成就 3.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共同的生活特征是?( ) A. 会建造房屋 B. 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C. 会制作陶器 D. 进入氏族公社阶段 4.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 血缘关系紧密 B. 生产工具简陋,生存能力弱 C. 喜欢集体活动 D. 会使用火取暖 5.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 A.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B.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C. 使用天然火 D. 会缝制衣服 6. 下列有关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北京人不会使用火,山顶洞人会用火 B. 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C. 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北京人只会打制石器 D. 北京人过着集体生活,山顶洞人过着独居生活 7.促使原始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学会了建造房屋 D.生活方式的改变 8.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 ①开始定居生活 ②出现了磨制石器 ③家畜饲养的出现 ④农作物种植的出现 ⑤制作陶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10.某同学参观了一个文物馆,看到了下列文物:①水稻遗存 ②陶埙 ③骨耜 ④纺轮。上述文物中,可能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种植粟和黍,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的差异主要反映了( ) A.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自然环境差异 C.人种不同 D.技术水平差异 12.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反映了( ) A.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 B.原始农业开始产生 C.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D.仍处于旧石器时期 13.某历史研究小组在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时,认为以下现象最能体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是( ) A.学会使用天然火 B.出现了简单的绘画 C.开始种植农作物 D.私有制确立、阶级分化明显和早期国家的形成 14.考古学者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发现了大型建筑工程,并在墓地发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或体现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品。这表明当时( ) A.产生了阶级和早期国家 B.已出现原始农耕生活 C.普遍盛行奢侈享乐之风 D.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15.2025年是中国乙巳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已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彩绘龙纹陶盘 (山西陶寺遗址) 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 玉猪龙(安徽凌家滩遗址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16.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开疆拓土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