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9844

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1课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日期:2024-05-27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30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品德,社会,第二,单元,1课,民风
  • cover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 上 第二单元第1课 课 题 民风、民俗大观园 设计者 目标要求 1.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感受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深刻的内涵意蕴,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来源于民间,是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了解民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及其文化的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和民风、民俗活动。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导入 1.师:你知道下列图片和诗歌表现的是什么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有什么民风、民俗?(教师播放“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 2.学生自由讲述什么是民风、民俗。 教师归纳:民风、民俗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师:民风、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增进了老百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来逛一逛“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师板书:民风、民俗大观园) 二、学习 1.过“端午”。 ⑴ 师: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三大节庆之一,与春节、中秋节并称。盛夏端阳,饶富趣味的习俗与各地热烈的庆典活动,把仲夏装点得更璀璨。而欢乐的节庆背后,往往还有一段代代相传、美丽动人的传说……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教师播放“话说屈原、钟馗”) ⑵ 学生分组交流端午节热闹欢腾的民俗盛会和其他端午节特有的民风、民俗。 A. 雄黄祛毒,蒲艾斩妖。(教师播放“驱邪避灾”) B. 五彩丝缕系香包。(教师播放“香包”) C. 暑风微微飘粽香。(教师播放“粽子”) D. 锣鼓喧天赛龙舟。(教师播放“赛龙舟”) 2.话“立春”。 ⑴ (教师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学生齐读后说一说二十四节气有哪些。 ⑵ 师: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在秦汉间已完全确立,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你知道立春的定义吗? 学生自由说。 师:“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习惯将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立春后气温回升,农业生产应抓紧春耕准备和越冬作物田间管理。 ⑶ 师:在民间,很多地区会在“立春”时开展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你知道哪些? 学生自由说。(教师播放“立春民俗活动”) 学生交流感受。 ⑷ 学生自由讲述对二十四节气中其他节气及其民风、民俗活动的了解。 3.赶“集市”。 ⑴ (教师播放“赶集”)有赶集经历的学生讲述赶集时的见闻和感受。 ⑵ (教师播放“赶‘集市’”)学生了解赶集是我国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习俗。 4.小结。 师:“民风、民俗大观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这里娓娓道来。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民风、民俗,只是大观园中的一隅。可见,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广博、精深!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民风、民俗的痕迹。 取“端午”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导入学习,以点带面。先溯本追源话屈、钟,以民俗传说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再展示端午节的庆典活动,让学生感悟热闹欢腾气氛背后各类民风、民俗活动寄托的浓郁的民族深情。 二十四节气相对来说学生平日里了解得不多。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取“立春”同样是以点带面,既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由此产生自豪感,又让学生从民风、民俗中感受劳动人民的美好寄托和愿望。 赶“集市”是有趣的民俗活动之一,班中有的学生可能有赶“集市”的经历,教学时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让他们了解“集市”的由来和旧时“集市”的趣闻,让学生体验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并对之产生认同感。 三、拓展 学生搜集有关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