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仿真模拟卷(八) 1.1974—1978年,考古学家在辽宁营口的金牛山遗址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以及少数石器。其中石器以锤击法和砸击法打制,有刮削器和尖状器。据此可推知,该遗址所处时代( ) A.出现了祭坛和神庙建筑 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D.总体上处于旧石器时代 答案:D 解析:旧石器时代的特征'考古学家在金牛山遗址发现了少数石器,石器制作方法为锤击法和砸击法,石器的类型有刮削器和尖状器;考古发现了人类用火的遗迹,结合所学人类学会使用火是在旧石器时代。因此,可以推断该遗址总体上处于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即旧石器时代,D项正确;祭坛和神庙建筑的出现说明已经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形态,与材料中描述的旧石器时代的特征不符,A项与材料不符; 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有些邦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国家的初始形态一般体现为更复杂的文明结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阶级分化明显等,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阶级社会的形成通常伴随着社会分工、财富积累和权力结构的分化,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 2.战国时期,自耕农大量涌现,国家直接委派官员管理各地的赋税和徭役,政府与民众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由中下层贵族主持祭祀的“置社”,逐渐转变为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祭祀的里社、隧社、乡社。这一变化( ) A.反映出礼乐文化的发展 B.说明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得益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D.折射出社祭习俗的变迁 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战国时期,国家直接委派官员管理各地的赋税和徭役,说明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更加严格,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更加紧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祭祀的主持者由中下层贵族演变为地方行政长官,祭祀的地点转移到乡、里,这说明贵族的政治地位下降,地方行政长官的政治功用增加,官僚政治逐渐形成,这说明中央集权日益加强,B项正确;祭祀的主持者由中下层贵族转变为地方行政长官,折射出贵族政治的逐渐瓦解,服务于贵族政治的礼乐文化也会受到冲击,而非发展,A项与材料相悖;祭祀主持者和地点的变化与儒家思想的传播没有直接关系,C项不选;“置社”和里社、隧社、乡社本质上都属于社祭的范畴,社祭习俗本身没有出现变迁,D项与材料不符。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琅邪王氏在书法领域名家辈出,王导、王敦、王旷皆善书,至王羲之成为集大成者。王羲之七子,也多为名家,后世有书名者有数十人,最终形成了琅邪王氏书系,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士族文化的垄断式积累 B.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C.宗教文化传播的影响 D.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答案:A 解析:士族文化垄断'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琅邪王氏在书法领域名家辈出,最终形成了琅邪王氏书系。王氏连续几代人均在书法领域有所成就,说明书法技艺在王氏家族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士族在文化传承中以“家传”为主,而“王与马,共天下”所带来的政治地位提升也使其家族在子弟教育和文化传承上也居于垄断地位。综上,士族文化的垄断式积累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材料强调琅邪王氏的文化传承,没有体现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B项无中生有;书法技艺的传承与宗教文化传播无关,C项强加联系;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繁荣有推动作用,但材料强调的是士族在文化方面的积累与垄断地位,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不是琅邪王氏书法成就突出的主要原因,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4.唐制,朔望常朝以外,皇帝每逢一、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