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8365

人教A版高一(上)数学必修第一册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2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4189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教学设计,课时,第一,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
  • cover
人教A版高一(上)数学必修第一册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一课) 课型 概念课 课时 2 学习目标 1.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现实意义; 2.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认识到函数的重要性,体会数学的整体性; 3. 能够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二次函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渗透数学建模的素养,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学习重点 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联系中,获得用二次函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性方法. 学习难点 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并归纳概括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性解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在知识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基础,在能力上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部分知识之前学过的二次函数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学生能力有限,真正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可以利用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让学生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获得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核心知识 1.一元二次不等式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 (含情景设计、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等内容) 教师个人复备 一、问题导入 在初中,我们从一次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发现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利用函数观点把它们统一起来,而且利用这种联系可以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对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否也有这样的联系呢? 二、新知探究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 问题1 园艺师打算在绿地上用栅栏围一个矩形区域种植花卉.若栅栏的长度是24m,围成的矩形区域的面积要大于20,则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米? 答案:①设矩形的一边长为m,另一边长为m,可以得到 消元可得,其中. ②设矩形的一边长为m,则另一边长为m,由题意,得,其中. 追问1 不等式,即,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不等式吗? 答案:相同点: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而不等式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追问2 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你能给这类不等式起个名字吗?并试着给出它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 定义: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所以称其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 ax2+bx+c>0或者ax2+bx+c<0,其中a,b,c为常数,且 a≠0. 2.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问题2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从一次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思想方法,那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3 类似地,能否从二次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而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呢?以函数y=x2-12x+20为例. 追问1 点P为函数y=x2-12x+20图象上的一点,当点P的纵坐标为0时,如何求点P的横坐标? 答案:解方程x2-12x+20=0,方程的实数根就是点P的横坐标. 追问2 一元二次方程x2-12x+20=0的实数根与二次函数y=x2-12x+20有什么关系?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的二次函数,该怎么叙述?(提示:自己先尝试叙述,然后阅读教科书第50页最后一段,进行修正) 答案:一元二次方程x2-12x+20=0的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x2-12x+20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一般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 a≠0)图象与x轴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