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数列 4.1 数列的概念 第2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与an和Sn的关系 学习 目标 1. 理解数列递推公式的含义,会用递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 会利用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3. 会用递推公式求数列的特定项及通项. 新知初探 基础落实 一、 概念表述 1. 已知一个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如果这个数列的相邻两项或多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2. 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区别与联系 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 区别 表示an与它的前一项_____(或前几项)之间的关系 表示an与_____之间的关系 联系 (1) 都是表示数列的一种方法; (2) 由递推公式求出前几项可归纳猜想出通项公式 an-1 序号n 3. 定义:数列{an}从第____项起到第____项止的各项之和,称为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作Sn,即Sn=_____. 4. 公式:如果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与它的_____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 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于是有an=_____. 1 n a1+a2+…+an 序号n 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为Sn=-2n2+1,则{an}的通项公式为an=-4n+2(n∈Z*) . ( ) (2) 如果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2n,那么120是这个数列的项. ( ) × √ × 典例精讲 能力初成 1 由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项 【解答】 探究 1 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要弄清楚公式中各部分的关系,依次代入计算即可.另外,解答这类问题时还需注意:若已知首项,通常将所给公式整理成用前面的项表示后面的项的形式;若已知末项,通常将所给公式整理成用后面的项表示前面的项的形式. 2 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解答】 探究 2 结合所给数列的递推公式,分析数列之间的规律关系,转化求解即可.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2n+1(n∈N*),则an=_____. 3 利用an与Sn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解析】 探究 3 用an与Sn的关系求an的步骤 (1) 先确定n≥2时an=Sn-Sn-1的表达式; (2) 再利用Sn求出a1(a1=S1); (3) 验证a1的值是否适合an=Sn-Sn-1的表达式; (4) 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2,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_____. 【解析】 变式 随堂内化 及时评价 【解析】 由已知得a2-a1=2,a3-a2=3,a4-a3=4,a5-a4=5,…,an-an-1=n,n∈N*,n≥2. 1. 数列1,3,6,10,15,…的递推公式是 ( ) A. an+1=an+n,n∈N* B. an=an-1+n,n∈N*,n≥2 C. an+1=an+n+1,n∈N*,n≥2 D. an=an-1+n-1,n∈N*,n≥2 B 【解析】 由an+1-an=3>0,知数列{an}为递增数列. 2. 已知数列{an}满足an+1-an-3=0,则数列{an}是 ( ) A. 递增数列 B. 递减数列 C. 常数列 D. 不能确定增减性 A 【解析】 因为a1=1是自然数,所以a2=a1-2=1-2=-1.因为a2=-1不是自然数,所以a3=a2+3=-1+3=2.因为a3=2是自然数,所以a4=a3-2=2-2=0.因为a4=0是自然数,所以a5=a4-2=0-2=-2.因为a5=-2不是自然数,所以a6=a5+3=-2+3=1. 3. 已知数列a1,a2,a3,…,an,…(n∈N*)满足下列条件:若an为自然数,则an+1=an-2,否则an+1=an+3.若a1=1,则a6的值为 ( ) A. -2 B. -1 C. 1 D. 2 C 【解析】 【解答】 因为Sn=-2n2+10n, 所以n≥2时,Sn-1=-2(n-1)2+10(n-1),所以an=Sn-Sn-1=-2n2+10n+2(n-1)2-10(n-1)=-4n+12(n≥2).当n=1时,a1=-2+10=8=-4×1+12,此时满足an=-4n+12,所以an=12-4n. 5. 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2+10n,求数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