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1582

第7课 推和拉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2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3968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7课,教案,格式
  • cover
7.《推和拉》教案 【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用力以后》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探讨力的作用效果。本课《推和拉》作为该单元的第七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这两种常见的力,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索力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本课内容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力的概念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科学常识,但对于力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推和拉这两种力的初步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如何区分推和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和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获得实际收获。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了解推和拉是两种常见的力,能够区分推和拉。 2.科学思维 (1)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3.探究实践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推和拉的实例。 4.态度责任 (1)了解推和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对科学的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推力和拉力。2.能够区分推和拉 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 PPT和自行车、打气筒、拉力器。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2】 猜一猜:小脸蛋、小气球、小弹簧形状为什么变化? 【ppt:3】 提问:你玩过水枪吗? 你知道如何抽水和喷水吗? 七嘴八舌参与老师的问题 生活实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1:区分推和拉的动作 【ppt:4】 提问老师进教室和学生出教室的时候对门分别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动作?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观察,谁在推?谁在拉?完成涂色游戏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推的动作和拉的动作。 观察PPT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讨论推与拉的区别。 通过教师开门和学生开门的动作,让学生直接地感知推和拉两种不同的动作,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推和拉”这两个概念。 通过看图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引导学生得出不仅是人会做出推或拉的动作,动物和机器也可以。 活动2:认识推力和拉力,进行拉力、推力大比拼 【PPT:8-18】 我做你猜,是推还是拉。 1.给学生提供实验工具:教室门、课桌抽屉、自行车、打气筒。 2.引导学生操作实验 3.鼓励学生把发现的内容写下来,并展示交流。 分享交流 每组记录方法,并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4.总结:使物体远离自己的身体,用的是推力;使物体靠近自己的身体,用的是拉力。 5.提问你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吗? 1.熟悉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具 2.小组合作:每组领取实验工具,做一做———分析动作是推还是拉,我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感受推力是向外的和拉力是向内的。 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的发现。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总结加深学生对推和拉的理解。 活动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分析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关系 【PPT:19-24】 1.给学生提供拉力计,让他们按照课本图片操作,说出自己的感觉。 观察狗拉车和马拉车的图片,回答问题。 3.观察大人和小孩推箱子的图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