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01.教学分析: 《同学相伴》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第2课。同伴交往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及校内生活的重要因素。在网络发达的现代,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尤为突出,所以教材设计了以同伴交往为主题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同伴,再引导学生明确个性不同的人可以和而不同,最后再回归到《同学相伴》。《同学相伴》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0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还不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角度感受问题,理解同伴的想法、情感,导致其不被同伴接纳、交往受挫。一些学生因同伴的个性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而否定同伴,不尊重同伴,甚至排斥同伴。一些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出现交往能力不足,个别学生还出现退缩性行为。因此,本单元以学生同伴交往为主题适应儿童成长的需要。 03.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立足三年级学生交往特点,通过叶子观察、班级树创作、情景模拟等具象活动,将“接纳不同”从认知转化为实践,在合作与体验中理解差异价值,同步培养交往能力与集体归属感。 04.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树叶的不同,培养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 2.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能够换位思考。 3.通过案例分析,学会从行动上做到与同学真诚相待、互帮互助、不让一个人落下。 05.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共同生活对个体的意义。 2.如何从行动上做到与同学真诚相待、互帮互助、不让一个人落下。 06.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教具学具材料。 07.教学过程: (一)探秘导新: 1.观察并思考:课前你收集的叶子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 2.认识你的叶子朋友。 [设计意图]“活动园”里收集叶子比较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进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二)活动授新: 环节一:不一样的你我他。 1.出示“班级树”海报和班级生活图片,想一想,我们有哪些相同点,让我们能够同在一棵树上学习、生活呢 2.师评价并追问:那让我们这棵大树变得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是什么呢 ” 3.发给每人一张神奇的便利贴,在这张便利贴上,郑重地写下你的名字,再写下一个最能代表你特点的词或短语。这个特点可以是你的爱好,比如‘足球小将’‘绘画达人’;可以是你的性格,比如‘开心果’‘细心大王’;也可以是你的某个小特长比如‘故事大王’‘整理专家’。 [设计意图】班级树因为每一片独特的叶子而变得如此茂盛、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不是隔阂,而是让集体生活更精彩的宝藏! 环节二: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1.该如何与这些不同的同学相处呢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小情况,一起来看看。 案例一:你的好朋友最近总是沉默寡言,下课也不和你一起玩了。这时,疏远他/她可能是好办法吗 为什么 ”(生讨论,代表分享) 案例二:一个急性子和一个慢性子能做朋友吗 他们在一起就一定会吵架吗 演一演他们合作收拾书包的友好场景。 案例三:有的同学不擅长运动,我们能因此认为他什么都不行吗 ”(小组探究,代表分享小组探究的结果。) 小结:对,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平时的学习、劳动和交往中去了解一个人。 2.观看《负荆请罪》视频,分析视频里蔺相如和廉颇是如何化解矛盾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案例分析及视频观看中认识到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很重要,从思想上解决交往中的“小疙瘩”,从行动上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真正学会平等待人,与“不同”的同学友好相处。 环节三:接纳不同,共促成长。 1.过渡:其实,只要我们方法得当,不同不仅能和睦相处,还能带来强大的力量!(板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