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是永恒不变的、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音乐:长亭外 芙蓉楼送辛渐 地点 送别人物 芙蓉楼送辛渐 送: 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芙蓉楼: 是送别的地点; 辛渐: 是送别的对象。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并作下此诗。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 送别诗 诗人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太原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县尉。二十七年(739年),因事被贬谪岭南。次年,由岭南北返长安,并在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后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其诗境雄浑开阔,自成一格。明王世贞论盛唐七绝时,认为只有王昌龄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王昌龄的边塞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后人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文集六卷,编诗四卷。主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等。 这组诗大约作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当时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县丞。王昌龄从江宁启程,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润州古代属于吴国。辛渐计划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辛渐独自前往洛阳。王昌龄作下此诗。 写作背景 生字我会认 芙蓉 芙蓉花 莲蓉 椰蓉 洛神 洛河 生字我会写 芙蓉 木芙蓉 芙蓉花 出水芙蓉 芙蓉 莲蓉 豆蓉 出水芙蓉 洛阳 洛河 洛神 洛阳纸贵 玉壶 水壶 冰壶 悬壶济世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先听范读,再跟伴奏音乐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 预习导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译: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镇江在古代属吴地。 天刚亮。 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翻译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指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 译: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要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同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里一样。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写景 从昨夜的冷雨写起,“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点明季节 点明时间 点明诗人心情 这一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明了诗人凄凉伤感的心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朝诗人鲍照《白头吟》: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译文: 忠直的心怀犹如红色的丝线, 清正的品格好似玉壶中的冰。 盛唐宰相姚崇发起“玉壶行动”,号召为官者应像玉壶一般清正廉洁。 古人多用它来形容人高洁正直的品格。 八年后,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