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5《机械摆钟》 师生 五年级 上课时间 1课时 内容 分析 标准 分析 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数据记录和呈现能力口头上大致上阐述摆摆动的次数较为准确的阐述实验过程中获取的数据,但没有主动使用执笔记录数据的习惯对照记录本描述获取的数据,但记录的信息比较粗糙、无序根据实验的目的和任务有序的、准确的记录信息,并能清晰、明了的呈现数据解释建构能力不能解释摆的等时性将观察到的现象作为解释,且对现象的描述是单一描述,不同现象之间没有关联性不仅观察到摆过程中的其他现象,而且能将不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链接,对结果进行解释能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而且能对更多的现象进行解释 学生 分析 (1)五年级的学生数据记录和呈现能力多数处于水平3,解释建构能力处于水平2-3之间; (2)大多数学生可能已经知道摆钟是一种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但其实对于计时的原理并不清楚 (3)学生对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有着浓厚的兴趣 (4)学生的对比实验,对变量的控制还有一定的困难 (5)对摆次数的记录是在一个持续的摆动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的记录、配合、专注有较高的要求 学习 目标 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和测量自制摆的摆动次数,发现摆的等时性,同时思考利用自制的摆是否可以计时,继而通过数计时工具机械摆钟摆摆动的次数,理解摆钟是怎么用来计时的。 发展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理解科学技术有一定的科学原理,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重难点 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和测量自制摆的摆动次数,发现摆的等时性,同时思考利用自制的摆是否可以计时,继而通过数计时工具机械摆钟摆摆动的次数,理解摆钟是怎么用来计时的。 课前 准备 分组实验:第一课时:秒表、相同长度的棉线、摆锤重量可不同(塑料球,空心,且可以打开往里面添加橡皮泥)、铁架台。 第二课时:秒表、铁架台、棉线、塑料球(中空) 教师:教学ppt ,伽利略与摆的故事 目标与环节 活动过程 课堂观察(学生言行表现) 环节1:摆钟 目标2: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日晷、水钟、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通过他们人们可以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总是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到了16、17世纪,西方文艺复习,航海的发展,使得这样的愿望显得尤其强烈。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时间的精确计量。 1、(出示摆钟的图片)这样的摆钟你们见过吗?摆钟主要由钟面和钟摆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钟摆由摆锤、摆杠两个结构。 2、观看摆钟工作视频———聚焦:摆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帮助人们计量时间的? 启发:太阳钟、水钟的制作原理———有规律的变化 学生猜想 关键词:规律 聚焦:摆有规律的摆动 小结:大胆猜想的意义———科学原理从猜想钟产生;伽利略也对摆的摆动特点进行观察、研究,最终有了重大发现。 时间:8分钟 开展形式:实验、讨论交流。 学生推测摆钟是怎样的方式计时的 ———原理 环节2:探究摆运动的特点 目标1:通过实验,收集数据,观察摆运动的特点,探究摆的运动特点,并尝试进行解释 聚焦:摆的有规律的摆动具体指什么呢? 活动1:制作一个摆 准备:怎样让摆摆动起来 怎么算作摆动一次? 关键词:往返运动 活动2:观察自制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 观察、记录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测三次 观察摆运动过程的变化 学生实验 分享与交流:(1)、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 2)、摆摆动的过程中的变化 关键词:次数相同、速度变慢、摆幅变小 聚焦:摆的等时性 小结:对现象的细致观察、现象与结果的分析、解释 思考:自制的摆可以用来精准计量时间吗? 分享与交流:观点、理由 关键词:等时性、统一、方便 时间:20分钟 开展形式:实验、讨论交流。 关注学生是否按照要求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