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9150

24京剧趣谈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72545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京剧,趣谈,同步,课件,教学设计,学习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4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课题 24 京剧趣谈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品味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特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重难点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激发学趣 同学们,京剧是三大国粹之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享有盛誉!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启艺术之旅,感受京剧的魅力!(板书:京剧趣谈) 资料交流,了解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时期空前繁荣。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常识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舞台上的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1)学生根据提示,介绍京剧。 提示①: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示②:胡琴、锣鼓 提示③:中国国粹 提示④:梅兰芳 二:初读自学,感知京剧悟“趣” 自读课文,学习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②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 驰骋 尴尬 彻底 虚拟 纳鞋底 仆人 突显 戛然而止 明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三:问题导学,感受魅力品“趣” (一)细读共学,趣谈《马鞭》,体会京剧的道具艺术。 1.了解马鞭 默读第1自然段,提取信息,自主梳理,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2.研读“好处” ◇预设1: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①引导学生感受“自由”:指名读,关注”可以……可以……可以…可以……”体会表演自由。 ②学生朗读提升。 ◇预设2: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拓展练习: 京剧中,不同的人物通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猜一猜下面这些人物分别使用哪种颜色的马鞭,连一连。皇帝红色西楚霸王粉色吕布黄色刘备黑色穆桂英白色 ③交流反馈:皇帝骑马一般用黄色的,霸王骑乌骓马用黑色的,吕布骑赤兔用红色的,刘备骑的卢白马用白色的,穆桂英是女子一般用粉色的。 【深入交流前置作业1: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 】 3.体会道具艺术 (1)学习活动:道具分类 ①默读第2-3自然段,圈出文中介绍的道具,再给道具分类。 实在道具虚拟道具可实在可虚拟 ②同桌交流京剧中道具的艺术特色。 (2)交流反馈。 (3)小结:通过《马鞭》,我们知道了京剧表演中善于运用虚拟的场景让人想象到真实画面,也就是“虚实相生”。(板书:虚实相生) (二)自读自悟,趣谈《亮相》,体会京剧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妙。 1.自主梳理,提取信息。 (1)自主学习《亮相》,找出文中描写的两处亮相方式,说说与生活实情不相符的地方,想想这样表演的妙处。填写表格。 亮 相场景种类与现实的冲突好处 反馈交流。 2.指导朗读。 (1)学生听鼓点,选语句。 ◇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