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第5课时 风的作用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科学·教科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上学期 单元 二 地球表面的变化 课题 第5课时 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风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描述风塑造的地貌及影响。 2.学生能完成风蚀模拟实验,分析风对地表的缓慢改变。 3.学生树立风蚀的动态认知,体会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塑造。 核心素养 1.科学观念:理解风通过侵蚀作用缓慢改变地球表面地貌。 2.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推理风蚀原理,培养逻辑能力。 3.探究实践:能完成风蚀模拟实验,分析风对地表的影响。 4.态度责任:树立外力作用的动态认知,体会自然力量的持续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风对岩石的侵蚀作用,理解风塑造的地貌类型。 2.教学难点:理解风蚀作用的缓慢过程,区分内外力作用的地貌改变特点。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设计意图】以教材“聚焦”问题为切入点,结合风蚀地貌的视觉冲击,激发探究风如何改变地球表面的兴趣,明确本节课围绕风的侵蚀作用及对地表的影响展开。 活动:展示教材中风蚀地貌的图片。 老师提问:“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风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讨论风的作用并模拟风对岩石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索”板块的讨论和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的作用,尤其是风对岩石的侵蚀,培养观察与推理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大家讨论并记录对风作用的看法,风除了吹走尘土,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风可能会磨损岩石,把土地吹干……” 老师继续提问:“用鼓风机卷起的沙对岩石有什么影响?我们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观察后说说岩石有什么变化?” 学生模拟后回答:“岩石表面变粗糙了,有的地方被磨掉了……” 老师追问:“当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什么?” 学生推理后回答:“沙子会磨损岩石,让岩石慢慢被侵蚀……” 2.任务小结 通过讨论和模拟实验,同学们认识到风携带沙子会对岩石产生侵蚀作用,使岩石表面磨损、形态改变,初步理解了风的侵蚀原理,为后续分析风蚀地貌奠定了基础。 学习任务二:了解风对地球表面的更多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索”板块的图片和文字,分析风塑造的典型地貌,理解风蚀作用的长期影响,培养信息分析与归纳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观察戈壁、沙漠、雅丹地貌的图片,说说这些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大风把岩石破碎后的细沙吹走,形成戈壁;细沙堆积形成沙漠;风长期侵蚀形成雅丹地貌……” 老师继续提问:“大风或洪水把细沙搬运到远方,沉积下来形成沙漠,这个过程体现了风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任务小结 通过分析风蚀地貌的实例,同学们明确了风通过侵蚀、搬运、沉积作用,长期塑造了戈壁、沙漠、雅丹地貌等,理解了风蚀作用的持续性和广泛性,深化了对风改变地球表面的认知。 学习任务三:总结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并研讨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研讨”板块的问题,总结风的作用,区分内外力作用的地貌改变特点,培养综合分析与对比思维。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在模拟实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学生回答:“是风携带沙子的侵蚀力量……” 老师继续提问:“根据模拟实验和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敦煌地区的地表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推理后回答:“敦煌地区风力大,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了雅丹地貌等独特地表……” 老师追问:“地球表面的变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和地震、火山喷发相比,引发的改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还有流水、冰川等;风、流水等是缓慢改变地表,地震、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