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6171

25少年闰土第1课时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日期:2025-11-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27917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少年,闰土,1课时,同步,课件,教学设计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5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课题 25 少年闰土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会写“郑、拜、租、厨”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重难点 1.会写“郑、拜、租、厨”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等词语。 2.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初识鲁迅 1.单元导读。 (1)初识:(出示鲁迅先生照片)同学们,看看照片上的人物,猜猜他是谁。(出示鲁迅先生简介)默读简介,圈出关键信息,谁能来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课本上的信息给我们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2)观察:认真观察单元篇章页,仔细读页面文字,看看你还知道了什么。 (3)明确: ①了解本单元的主题:走近鲁迅,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受其高尚品质。 ②明确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③了解习作要求: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齐读:单元篇章页上的诗句和鲁迅简介。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教师声情并茂读第1自然段)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不光是我们的朋友,更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伙伴。 3.观察鲁迅肖像照,说说对鲁迅的印象。 (1)鲁迅目光炯炯有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充满智慧、性格刚毅的人。 (2)鲁迅穿的是传统的中式长衫,可以看出鲁迅生活在旧时代,生活朴素。 2.呈读鲁迅简介,了解“鲁迅”笔名的由来。 3.这节课,我们先走进课文《少年闰土》。(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这篇课文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段,“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二 初读感知,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指导书写。 家景 郑重 供品 祭器 讲究 盼望 厨房 毡帽 项圈 刺猬 伶俐 经历 潮汛 一望无际 ①学生自由认读。 ②指名读,互助正音。明确:“供”字的另一种读音为“ɡōnɡ”,并相机组词。 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厨、毡、羞”,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均要把握“先外后内”的书写顺序。“厨、羞”是左上包右下,“毡”是左下包右上,要注意“毛”的两横长短有别,但都要避让里面的“占”。4.认读生字词,指导写“祭”字。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祭祀”“祭器”“供品” ④学生齐读字词。 2.基于预习,疏通课文。 (1)找找文中的“错别字”。 项带银圈(带-戴)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的-地) 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检-捡) 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他-它)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阿-啊)(希-稀) 其实,这些并不是错别字。因为鲁迅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那时一些字词和现在的写法是不同的。 (2)理解文中的一些方言词。 鲁迅是绍兴人,所以他写的文章中,还有一些用词带有绍兴地方方言色彩,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来,并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手捏一柄钢叉(捏:握) 他和我仿佛年纪(仿佛:差不多) 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愿心:心愿) 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日里:白天) (3)理解文中的一些文言词 鲁迅的文章中,还有一些文言词,能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我素(向来)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如此、这样)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只)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3.看看这些句子是否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