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下册 5.1《走向世界大舞台》 教学设计 课题 5.1走向世界大舞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个人与社会、国家、世界”关系认知的延伸与升华。前承“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维护国家利益”等初中阶段基础内容,后启“青少年承担国家与世界责任”的成长要求,核心围绕“青少年如何走向世界”“怎样为世界添光彩”展开,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既有对现实交往与虚拟生活的辩证探讨,也有对个人价值与世界发展关联的引导,是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与责任意识的关键一课,兼具实践性与思想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生,已具备“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基础认知,对“走向世界”的形式(如上网、看外国影视、旅游等)有亲身经历,能直观说出相关收获,学习起点较高。但学生认知存在两点局限:一是对“虚拟世界了解世界”的合理性缺乏辩证判断,部分学生可能认同“宅家靠手机知天下”,忽视现实交往与实践的重要性;二是对“个人为世界添光彩”的认知较模糊,多认为“贡献世界是名人、成年人的事”,未意识到普通小事的价值。此外,学生性格差异明显,部分内向学生更倾向虚拟交往,需结合其特点设计互动环节,引导主动参与。 核心 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认识到个人与世界紧密相连,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步内涵,认同青少年需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责任,树立“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意识。 2. 道德修养:学会在现实交往中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真诚合作,摒弃“逃避现实、依赖虚拟”的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交往习惯与生活态度。 3. 法治观念:本课暂不涉及核心法治知识点,侧重渗透“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交往中,遵守规则、守护自身与他人权益”的隐性法治意识,为后续法治内容铺垫。 4. 健全人格:辩证看待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克服“宅家依赖”可能导致的心理闭塞,培养开朗、主动的性格,提升面对困难时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责任意识:明确青少年“走向世界”不仅是开阔视野,更需承担责任;懂得从普通小事做起,主动提升个人素养,为世界发展贡献自身微小却重要的力量。 重点 青少年走向世界的形式与意义;为世界添光彩的途径(从普通事做起、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难点 辩证理解“虚拟世界了解世界”的局限性,认同“在现实中走向世界”的必要性;树立“个人小事也能影响世界”的意识,克服“贡献世界与己无关”的认知偏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具体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第一课核心内容,通过连续提问串联认知:“大家还记得初中第一节课,我们学过个人成长的‘脚步’吗?从走出家门,到步入学校、融入社会,再到关心国家发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接下来,我们的脚步该迈向哪里呢?”停顿等待学生回应后,引出本课主题———《5.1走向世界大舞台》,并说明“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我们会通过身边案例、讨论互动,一起读懂‘走向世界’的意义与方法”。 学生具体活动: 跟随教师引导,回顾过往所学内容,积极回应教师提问,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通过“回顾旧知”搭建认知桥梁,降低新课学习的陌生感;以“提问引导”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意识到“走向世界”是个人成长的自然延伸,而非遥远话题,为后续新课教授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第一幕:多彩世界中的我 1. 环节1:梳理“走向世界的形式” - 教师具体活动: 承接导入,提出核心问题:“既然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那大家平时是通过哪些方式‘接触世界’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待学生说出“上网冲浪、与外国友人交流、看外国电影书籍、留学、旅游”等答案后,补充其他形式(“除了大家说的这些,参加国际展览、比赛、夏令营,观看国际赛事等,也是走向世界的好方式”),并通过PPT或口头总结,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