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 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 ( 思维导图 ) ( 知识速记 ) 考点一 集合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及表示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2.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简记为“确定性”.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简记为“互异性”. (3)无序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分先后,没有顺序的.简记为“无序性”. 【注】:集合的判断从元素的三要素入手,考察确定性的问题一般出现在自然语言表示的集合,要注意题目中不明确的词语,例如:“很大”、“著名”等;考察互异性的问题一般是针对数字类的题目,注意同一个数字不同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注】符号“∈”和“ ”只能用于元素与集合之间,并且这两个符号的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具有方向性,左右两边不能互换. 2.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集合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或N+) Z Q R 三、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 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注】:(1)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隔开.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 (3)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 2.描述法 (1)定义:一般地,设A表示一个集合,把集合A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x)的元素x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A|P(x)},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有时也用冒号或分号代替竖线. (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3.图示法 图示法,又称韦恩图法、韦氏图法,是一种利用二维平面上的点集表示集合的方法.一般用平面上的矩形或圆形表示一个集合,是集合的一种直观的图形表示法. 考点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集合的子集 1.子集的概念 定义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记法 与读法 记作(或),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图示 或 结论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2)对于集合A,B,C,若,且,则 2.真子集的概念 定义 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且,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记法 记作(或) 图示 结论 (1)且,则; (2),且,则 【注】(1)“A是B的子集”的含义: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有任意x∈A能推出x∈B. (2)不能把“”理解为“A是B中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集合A可能是空集,也可能是集合B. (3)特殊情形:如果集合A中存在着不是集合B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不包含于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 (4)对于集合A,B,C,若,,则;任何集合都不是它本身的真子集. (5)若,且,则. (6)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二、集合相等、空集 1.集合相等的概念 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也就是说,若A B且B A,则A=B. 2.空集的概念 (1)定义:不含任何元素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