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0756

3.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7563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3.3.1,高二,必修,选择性,人教,数学
  • cover
附件: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3.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一 学段 高中 版本章节 人教A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及焦点、准线的概念; 2.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 3.明确抛物线标准方程中p的几何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求抛物线标准方程问题. (二)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比较,会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建立抛物线的方程,进一步熟悉坐标法的应用,达到逻辑推理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一的层次; 2.通过探究,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并会求其标准方程,达到数学抽象与数学运算核心素状学业质量水平二的层次; 3.结合抛物线及其方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达到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二的层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抛物线的定义及焦点、准线的概念,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并能解决简单的求抛物线标准方程的问题. (2)难点:运用定义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抛物线几何特征的发现,明确p的几何意义. 学情分析 抛物线是圆锥曲线中的一种,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一种曲线,学生很早就认识了抛物线,知道抛物体的轨迹是抛物线,一些拱桥的桥拱形状是抛物线,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抛物线等等,可以说学生对抛物线的几何图形已经有了直观认识.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高二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运算技能,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对圆锥曲线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于圆锥曲线的后续学习有借鉴、迁移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尝试过坐标法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用坐标法求解,但对于坐标系的选取、式子的变形与化简等方面经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强化练习.同时缺乏主动归纳、类比知识的能力,缺乏分析、抽象和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型思维能力需进一步培养.另外,态度上学生对解析几何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不愿在画图、运算等方面进行尝试,需要一定的成功经验激励学生.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导学案编写、几何画板安装调试、希沃白板安装.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新设计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一)观看某篮球赛事,动画演示球体运动,引出抛物线 (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抛物线 通过展示生活中与抛物线有关的实例,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课题,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跨学科联结” 任务:结合物理课 “抛体运动” 知识,让学生分析篮球运动轨迹中 “上升段与下降段的对称性”,并思考 “为何轨迹是抛物线而非圆弧”,激发探究数学本质的兴趣。 问题探究构建概念 探究一、抛物线的定义 问题1: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例如:(1),(2)的图象: 思考:到底什么是抛物线呢?有没有一个类似于椭圆或双曲线的定义呢?动点满足什么条件时,动点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问题2: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发现,如果动点M到定点F的距离与M到定直线l(不过点F)的距离之比为k,当01时,点M的轨迹为双曲线.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当k=1时,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形状?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当0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