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锦 瑟》 李商隐 本课目标:探究《锦瑟》所表达的感情。 情感 意象/ 典故/ 炼字 题目、注释 诗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诵读 诗歌内部分析 诗歌外部分析 任务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任务一、诵读诗歌,初探情感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sè xián wǎng 任务二、品读诗歌,探究诗情 解 题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12年(公元858年),诗名取开篇两字“锦瑟”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乡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借瑟起兴,相当于无题诗。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是五十根弦啊?你的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 无端:平白无故,无缘无故。此二字乍看诗人似乎很无理地埋怨锦瑟,是诗人的“痴语”。 一弦一柱:借代每一声乐音。形容乐音繁复绵密。 思华年:追忆青春年华。此三字点出诗的主旨 品读诗句 借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五十弦”用来喻自己年近五十。 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惋惜伤感之情。 用了什么手法? 技巧品读 【比兴】 起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品读诗句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庄周梦蝶”是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抒发诗人的惆怅与迷惘。 望帝:望地是古代传说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 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杜鹃啼血”表现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意解读:我曾经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 承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庄生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禁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抒发诗人的惆怅与迷惘。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怆、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技巧品读 (用典)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像,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意境朦胧凄迷更感受到别后的思念之深之苦之痛。 承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诗意解读:而今,我的泪珠像月夜下的南海美人鱼一样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虚无缥缈。 技巧品读:用典 1、美人鱼的眼泪(鲛人泣泪)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2、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