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3568

8.1《荷花淀》课件(共6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58408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战争印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百合花》 《大战中的插曲》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 荷花淀 孙 犁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以其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2.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学习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探究小说主题的方法。 3.分析人物形象,感受至纯至高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 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孙犁”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 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体小说”。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 他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能手”。 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 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小说散文集《嘱咐》、《白洋淀纪事》 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 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 论文集《文学短论》 知识链接———荷花淀派” 又称“白洋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不但得名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这一派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①诗意地描绘河北乡村生活,渲染出浓郁的河北地方风彩。 ②在即时性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中,灌注和张扬具有恒久魅力的人性与人情。 ③崇尚女性美,擅长青年女性的塑造。 ④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气息的结合。 ⑤承乡土抒情小说传统,为诗化、散文化小说,有“诗体小说”之称。 知识链接———作品创作特色 知识链接———传统小说和诗体小说的比较 角度 传统小说 诗体小说 环境 为情节服务,以情节取胜 人物 典型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情节 情节跌宕起伏,矛盾 冲突激荡 主题 反应社会现象,凸显人性,表现社会的美丑 语言 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 符合人物特征 注重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的描写,环境意境化(注重意境烘托) 人物虚化,淡化人物性格,人物类型化、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多为普通人,甚至没有名字。 情节淡化,淡化叙事,结构松散,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性不强 主题美化,往往隐去或淡化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语言诗化,或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描写细化 二、写作背景 孙犁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打鬼子,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本文写于1945年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在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