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6080

义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10-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383600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义教部,科技,PPT,36张,课件,文化
  • cover
(课件网)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想封建社会的过渡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科技 1.天文成就: 任务一:阅读教材,归纳先秦时期我国有哪些天文成就? 原始社会末期: 先民们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诗经 小雅》中的“十月之交”篇中同时记载了一次日食、月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东周时期: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 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云雾状的小天体,有很长的尾巴,俗称扫帚星。中国古代还有孛里、妖星等几十种称谓。在周期彗星中有颗很明亮的慧星,叫“哈雷彗星”,每75年就出现一次。据《春秋》一书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人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西方对这颗彗星的记录比我国要晚670余年。 1.天文成就: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春秋》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科技 2.历法成就: 夏朝可能有了历法 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出现干支纪日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任务二:根据课本,自主归纳先秦历法发展概况,填写时间轴。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科技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谚语 芒种: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雨生百谷”的意思,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想一想: 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有效地指导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古代农业社会意义重大;便于人们日常生活,规律作息。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医学成就: ①远古时期,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②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切脉诊法:望、闻、问、切 ③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任务三: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思考先秦时期,我国医学取得哪些成就?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科技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 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由于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1.科———青铜器: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二里头遗址 铜爵 司母戊鼎 商、周 原始社会-- 夏 旧石器 时代 新石器 时代 四羊方尊 出现:原始社会末期 发展:夏朝 繁荣:商朝 原始社会出现,商周走向繁荣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1.青铜器: 陶寺遗址 铜齿轮形器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青铜器的原料 泥范铸造法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1.青铜器: (1)原料: 司母戊鼎 重832.84千克 每个坩埚(gān guō用来熔化金属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铸造的时候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 这说明了什么? 1.1米 1.33米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①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