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废除农奴制 1914年 俄国以协约国身份参加一战 1917.3 俄国二月革命倒沙皇 1917.11 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18年 1920年 1921年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关于“俄国”我们学习过哪些内容? 学习目标 1 2 3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相关史实,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注重史料实证,通过呈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了解斯大林时期关于工业化,“一五”计划和农业集体化等相关史实,分析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辩证地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苏联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落实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学习列宁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家国情怀) 新经济政策 ———列宁的探索 壹·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外:帝国主义势力 国内:俄国封建残余势力、资本家 三年国内战争 (1918———1920) 实行高度集中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 ⑴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⑵商业: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 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⑶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 评价: (积极)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消极)这个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存在许多弊端 。 原因:制度不同和单独退出一战。 联合起来 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在继续..... 壹·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2.背景: 喀琅斯塔德海军兵变 政治暴动 苏俄粮食产量 苏俄粮食征购量 经济衰退 大饥荒 阅读文字和图片,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 背景: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平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执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壹·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3.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除口粮、种子粮以外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分配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活跃了商品经济,有利于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强制性计划经济 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点: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壹·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4.意义: 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人们建设的积极性。 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列宁从苏俄的国情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两允许 一适应 生产力发展需要 允许私人经济等 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建立: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