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音乐故事会———凤鸣山谷的故事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音乐故事会”的开篇内容,以“凤鸣山谷的故事”为情境主线,融合听觉感知、节奏模仿、肢体律动与音乐创编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与情感表达。教材通过一首富有画面感的儿童歌曲《凤鸣山谷》,配合拟声节奏、简单旋律和自然元素的音效设计,帮助低龄儿童建立对音乐形象的联想能力。该课不仅是音乐知识的启蒙,更是培养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力的重要起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处于音乐感知的敏感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约10-15分钟),但对声音、节奏、色彩和故事情节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模仿欲望。他们已有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简单的动作协调能力,能通过模仿动物叫声、拍手打节拍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然而,部分学生在节奏稳定性、音高辨别和集体合作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教学应借助具体情境与游戏化任务,激发兴趣,降低认知门槛,通过反复聆听、动作体验与小组协作逐步提升音乐素养。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通过聆听与想象,感知《凤鸣山谷》中“凤鸟鸣叫”的旋律特点,说出其高低起伏的听觉印象。 2.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身体动作(如摆臂、点头)模拟凤凰飞翔的姿态,体会音乐中的流动感与轻盈感。 艺术表现 1. 能跟随音乐节奏,准确模仿“凤鸣”三连音节奏型,并尝试用不同音色(清脆/悠长)表现不同的鸣叫声。 2. 能在小组合作中,使用打击乐器或自制道具(纸鹤、羽毛棒)为《凤鸣山谷》创编简单的伴奏,展现个性化的音乐表达。 创意实践 1. 能根据“山谷回音”的情节发展,自主设计一段“回声对话”并用哼唱或敲击方式呈现,体现音乐的互动性。 2. 能在“寻找凤凰踪迹”的角色扮演游戏中,结合音乐情绪变化选择合适的动作与表情,完成一次小型即兴表演。 文化理解 1. 了解“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知道它是吉祥、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化身。 2. 能说出至少一个与凤凰相关的民间传说或成语(如“百鸟朝凤”“凤凰涅槃”),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准确掌握《凤鸣山谷》中“凤鸣”部分的三连音节奏型,能稳定拍打并跟唱。 2. 在情境中理解音乐的情绪变化:从神秘静谧到欢快跳跃,再到宁静回归。 难点 1. 学生在集体演奏中协调节奏与音量,避免出现“抢拍”或“拖拍”现象。 2. 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音乐情绪转化为具体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实现个性化表达。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游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凤凰头饰、羽毛棒、沙锤、三角铁、录音设备、背景图“山谷森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开启音乐之旅【8分钟】 一、神秘山谷,谁在歌唱? (一)、创设情境,讲述“凤鸣山谷”的传说 1. 教师轻声播放一段带有风声、流水声和远距离鸟鸣的环境音效,同时缓缓展开一幅绘制精美的“山谷森林”背景图,图中有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轮廓若隐若现。 2. 教师用神秘而温柔的声音讲述:“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被云雾环绕的深山里,藏着一个神奇的山谷。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山谷,就会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歌声,像银铃一样在林间回荡……那不是普通的鸟叫,而是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在唱歌!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这个山谷,去听一听它的歌声。” 3.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声音像什么?是小猫叫?还是小鸟叫?还是更特别的声音?” 4.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随机请几位学生模仿听到的声音,教师给予肯定:“哇,这位同学模仿得真像!就像一只小凤凰在轻轻呼唤!” 5. 引出课题:“今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