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4153

专题十第一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30张PPT)

日期:2025-11-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6412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专题,PPT,30张,复习,一轮,纲要
  • cover
(课件网) 新中国史脉络(1949-至今) 分期 年代 特征 过渡时期 1949—1956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 恢复时期(1949~1952) 农村?城市? 改造时期(1953~1956)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1956—1976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探索中曲折发展 有成就(八大&八字方针),有失误 两年徘徊时期 1976—1978 基本停滞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2012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2012至今 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考:你是否能用不同的标准为新中国史重新划分时间尺度? 提示:可用国家性质、经济体制、国内主要矛盾、发展的道路(模式)、工作重心、外交政策等不同标准来划分。 202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新生 第1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过渡时期:指的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间从1949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其他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主要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时空定位 考情透视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典型题 2025 【全国T42】 建国初期的外交 【江西T9&湖南T10&山东T10】三大改造 【安徽T8】国民经济的恢复 【重庆T9】建国之初民间外交成就 【甘肃T10】人民政权的巩固 【广东T9&湖北T17】一五计划 2024 【全国T44】 一五计划 【海南T8】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河北T11&江苏T9】人民政权的巩固 【重庆T8&湖南T10】土地改革 【北京T10】建国初期的外交 【广东T10】合理调整工商业 2023 【江苏T9】人民政权的巩固 【河北T9&天津T17】一五计划 【海南T8】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风俗变化 【湖南T9】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高考预测】 设置多种情境,考查向新生政权巩固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的探索与成就。 利用国家领导人的谈话、信函、表格图文、国家政策等,构建创新情境,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通过党和国家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过渡时期(1949-1956) 总体特征 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具体表现 政治 巩固人民政权;三大政治制度确立;1954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经济 进行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发展,全面恢复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文化 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奠基。 外交 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孤立遏制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外交成果显著。 知识点一 历史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政权巩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备 ①召开:1949年9月21日,北平。 ②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