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8118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推进课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207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书
  • cover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定义、特点及文化价值,掌握“四大民间故事”(《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的核心内容。 2.学习“抓人物形象”“做批注”“写读后感”等阅读方法,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人物卡、连环画、思维导图等),梳理故事脉络,深化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激发主动阅读与表达的兴趣。 4.感受民间故事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舍己为人),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民间故事的人物形象与文化内涵,掌握基本阅读方法。 难点:运用阅读方法深入分析故事,并通过多元形式展示阅读成果;激发持续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封面、故事图片、检测题、方法点拨示例)。 学生分组准备的阅读成果(人物卡、连环画、思维导图、手抄报等)。 阅读计划表模板、《中国民间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猜故事导入: 出示关键词或图片(如“断桥相会”“化蝶”“田螺报恩”),引导学生猜故事名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田螺姑娘》)。 结合我们学习第三单元,近段时间大家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封面导读: 展示《中国民间故事》封面,引导学生观察“新课标小学生必读”“引领少儿成长的经典阅读”等信息,明确阅读意义:“这些“民间故事”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阅读它们能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了解读情,检测反馈 快速检测: 选择题: ① 下列不属于中国民间故事的是(A.《唐僧取经》B.《梁山伯与祝英台》C.《孟姜女》)→ 答案:A(《唐僧取经》属于神魔小说,非民间故事)。 ② 不符合“中国民间故事”主题的是(A.《梁祝十八相送》B.《“丁曼之狮”松迪亚塔》C.《田螺姑娘》)→ 答案:B(非洲民间故事)。 填空题: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是《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 分享感受: 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民间故事?为什么?”(示例:《猎人海力布》中“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感动)。 (三)聚焦内容,畅谈收获 小组合作展示阅读成果(每组5分钟,选2-3组重点展示): 人物卡小组:展示田螺姑娘(勤劳善良)、梁山伯(敦厚多情)、祝英台(机智坚贞)等人物形象分析,用关键词+插图呈现。 连环画/思维导图小组:用图画或结构图梳理《白蛇传》“断桥相会”或《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情节脉络。 讲故事小组:现场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片段,要求突出人物情感与故事冲突。 手抄报/读书笔记小组:展示对故事主题的感悟(如“反抗压迫”“追求真爱”)。 教师小结:民间故事通过生动的人物和情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方法点拨,助力阅读 1.抓人物形象 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事件分析性格。 示例:《猎人海力布》中“救小白蛇”“牺牲自己救乡亲”体现其“善良勇敢、舍己为人”。 2.做批注 技巧:在书中圈画关键词句,写下感受(如“此处体现田螺姑娘的细心”)。 3.写读后感 结构:“故事内容+人物分析+个人感悟”。 范例:引用课件中《猎人海力布》的读后感:“海力布不顾自身安危拯救乡亲,让我明白‘奉献’的意义……” 4.拓展方法:观看影视作品(如《梁祝》动画),对比文字与影像的不同表现形式。 (五)激发兴趣,推进阅读 1.制定阅读计划: 发放阅读计划表(如下),引导学生填写接下来的阅读篇目(如《八仙过海》《神笔马良》)、主题及预期感受。 时间 篇目 主题 感受 第1周 《八仙过海》 团结智慧 第2周 《神笔马良》 善良正义 2.总结升华: “民间故事是古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