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授课人 班级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进行膝跳反射实验,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反射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描述反射弧的组成,理解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形成正确的结构与功能观。 3.通过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教 学 重 点 :1.膝跳反射实验及反射弧的组成。 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难 点 1.探究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方 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举起一只手,然后看到老师拿着一根针打算扎你,你会怎么样 老师扎到你们的手了吗 为什么要缩手 针并没有扎到我们,但是如果不躲,可能会被扎到,所以会缩手,这一过程就体现出人体的神经调节。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反射是机体对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1.请小组成员按要求阅读课本P104,完成分组实验:观察膝跳反射。 ①两人一组,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②另一位同学用橡皮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受试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同时观察这条小腿的 反应,然后两人轮换进行实验。通过“膝跳反射”实验分析与讨论: ①叩击韧带时,小腿会出现什么反应 ②如果有意识地控制腿部肌肉,上述实验现象还会出现吗 2.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①在膝跳反射中,受到刺激的部位是膝盖下方,而小腿前伸的反应是由大腿前面股四头肌收缩引起的,是什么把受刺激部位与发生反应部位连接起来的呢 ②同一个人每次对橡皮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的正常反应都是小腿前伸吗 ③每个人对橡皮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的正常反应都应该是小腿前伸吗 3.在交流分享上面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反射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4.过渡:参与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5.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5图6.1-1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②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③膝跳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怎样的 ④如果反射弧的某一环节出现障碍,会出现什么结果 6.师生交流分享、点评,教师总结:感受器能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是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收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经过分析、综合处理后传至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效应器接收神经冲动作出相应反应。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够完成反射,任何一个部位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二)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小游戏:让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伸直胳膊并展开手掌,闭上眼睛,教师用牙签不尖的一端快速刺其手掌,看他有何反应。然后让这个同学睁开眼睛,老师拿出牙签,告诉他要用牙签尖的一端刺他的手掌,看他有何反应。师生共同分析这两个缩手反射,得出什么是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教师总结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 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条件反射。 3.过渡: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 4.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106,探究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讨论课本上的四个问题。 教师提示: (1)非条件刺激:能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如: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食物就是引起唾液分泌的非条件刺激。 (2)条件刺激:能引起机体条件反射的刺激。 (3)无关刺激:与反射没有关系的刺激(不能引起反射的刺激)。 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并举例强调:条件反射建立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