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偏旁、联系语境等识字方法认识32个生字,读准“难”等1个多音字,规范书写30个生字,理解并运用“估量、玲珑、抖擞”等24个词语。 2.深情朗读本单元课文,熟练背诵《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精准默写《示儿》,在朗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基调。 3.能借助注释、历史背景资料及题目提示,疏通诗句和课文句意,把握篇章大意;结合资料深入体会诗人、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发现不同文本间爱国情感的共通之处。 4.搜集、整理为强国梦奉献的杰出人物事迹,提炼关键信息,学写简洁有力的颁奖词,表达崇敬之情。 5.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展开想象,学习列习作提纲,按提纲分段叙述,重点部分融入细节描写;能参与互评,根据建议修改习作,使内容更有条理。 【单元内容】 本单元以“爱国情———为核心主题,精选4篇课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略读课文《小岛》。虽时代、人物、事件各异,但均贯穿着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展现代代相传的爱国赤诚。 单元语文要素聚焦“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中年级掌握资料查找、整理方法的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引导其运用资料深化理解:学《古诗三首》需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读《少年中国说(节选)》要联系清末国情体会强国梦想;品《圆明园的毁灭》需借助史料感受文化损失之痛;悟《小岛》则可结合边防生活资料体会守岛战士的家国情怀。 习作要求“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话题。这是高年级首次系统学习提纲构思法,旨在帮助学生梳理习作思路,让内容更具逻辑性———需先列提纲明确“家乡变化的方面”“重点场景”,再分段展开,避免内容杂乱。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总结“资料助力理解情感”“朗读传递情感”的方法;“词句段运用”引导辨析近义词的感彩(如“赞扬—吹捧”)、掌握顿号与逗号的用法;“书写提示”规范古诗硬笔书写的行款;“日积月累”积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与国家命运相关的成语。 【大单元任务群情境】 从“王师北定中原日”的临终期盼,到“少年强则国强”的振臂高呼;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到海岛哨所的五星红旗———这片土地上,代代中国人用赤诚书写着“爱国”二字。让我们走进文字深处,借资料触摸历史的温度,听仁人志士的呐喊,看守护者的坚守,再提笔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让这份深爱,在时光里延续。 【任务安排】 任务 课时 学习内容 触摸历史的伤痕 3 《圆明园的毁灭》、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读懂赤诚的心跳 4 《古诗三首》《小岛》、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拓展“爱国人物故事” 续写明天的热爱 3 《少年中国说(节选)》、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语文园地“书写提示” 【任务群设计】 本单元以“在文字中读懂‘爱国’”为统领,串联“历史伤痕—人物赤诚—未来展望”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借资料深化理解,用行动延续情怀。 任务一:触摸历史的伤痕。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核心,聚焦“痛惜与反思”。 活动1:“资料拼图”———课前搜集圆明园的历史照片、建筑图纸、文物清单,课上分组拼接“辉煌的圆明园”(如“万园之园”的格局、珍藏的奇珍异宝),再对比课文中“化为灰烬”的描述,直观感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活动2:“文字对话”———结合《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片段,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民族的伤痛”,用“如果我是当时的目击者,我会看到……”的句式,将资料与文本结合,表达痛惜之情。 活动3:“以史为鉴”———联系“日积月累”中“居安思危”等成语,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