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5007

3.12《桥上的伸缩缝》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96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3.12,桥上的伸缩缝,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三上科学第三单元第12课《桥上的伸缩缝》教学设计 (对应大单元活动3:桥梁安全特工队) 一、活动主题 解密热胀冷缩的工程密码———校园热能工程师挑战赛(任务3) 二、课程标准依据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热胀冷缩) 学习内容 3.3 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固体) 学段目标 ①解释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理解工程设计需考虑自然规律(3~4年级) 三、教材分析 1.核心内容:通过桥梁伸缩缝现象,探究固体热胀冷缩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实验重点:对比金属条加热前后的长度变化,模拟桥梁伸缩缝功能。 3.跨学科融合:工程学(桥梁设计)、物理(线性膨胀)、历史(赵州桥智慧)。 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固体热胀冷缩原理,知道伸缩缝是防止桥梁变形的关键设计 科学思维 通过类比实验推理“无伸缩缝桥梁”的安全隐患 探究实践 设计并验证伸缩缝模型的功能 态度责任 培养工程安全意识;感悟中国古建筑智慧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2.难点:理解伸缩缝的“预留空间”设计原理(热膨胀系数概念简化)。 六、教学准备 1.材料包: (1)铝制尺(30cm)、酒精灯、铁架台 (2)橡皮泥桥梁模型(带/无伸缩缝) (3)热水壶、冰水盆 2.教具:港珠澳大桥伸缩缝实拍图、赵州桥结构动画 3.安全:金属加热警示牌、隔热手套、护目镜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桥梁警报! 教师活动: “热能工程师们!紧急任务:夏天地面温度高达60℃时,校园小石桥发出‘咔咔’怪响,栏杆出现裂缝!桥梁工程师怀疑是‘热胀冷缩’作祟———今天我们要化身桥梁安全特工队,破解这个工程密码!” 提问: “夏天铁轨缝隙变小,冬天变大,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 1.观看桥梁裂缝新闻视频 2.讨论猜想:“金属夏天变长,挤裂了桥?” 设计理念:用真实工程问题引发探究欲,关联生活经验切入主题。 (二)新授:固体膨胀实验场 任务1:金属条“变形记” 教师演示: “这把铝尺现在长30cm,用酒精灯加热后会发生什么?”(固定一端,另一端连接指针) 分组实验记录: 常温 0cm 30cm 加热后 +2cm 32cm 冰水冷却 -3cm 27cm 关键发现: “金属遇热‘变胖变长’,遇冷‘缩骨减肥’!桥梁的钢筋也在悄悄伸缩!” 任务2:伸缩缝模型大挑战 合作探究: 1.无伸缩缝模型:橡皮泥整块桥面加热(热水淋浇)→ 桥面拱起开裂 2.有伸缩缝模型:桥面预留缝隙→ 加热后缝隙缩小,桥体完好 工程师笔记:伸缩缝是桥梁的“呼吸通道”,给热胀冷缩留空间! 设计理念:对比实验强化认知冲突,橡皮泥模型将抽象原理具象化。 (三)深度探究:古桥的智慧 教师提问: “没有钢筋的赵州桥,为什么1400年不倒?”(播放石拱桥伸缩缝动画) 学生发现: 1.石拱桥用“楔形石块”拼接,温度变化时石块微移调节 3.桥墩底部垫木板(天然伸缩缝) 民族自豪感升华: “隋朝工匠李春早已掌握热胀冷缩原理!赵州桥37.4米大拱由28道独立石券拼成,每道石券都是‘天然伸缩缝’———这是刻在石头上的中国智慧!” (四)总结迁移:工程师的使命 教师总结: “真正的工程师,既要懂自然规律(热胀冷缩),更要会顺应规律(伸缩缝设计)。你们的终极任务是——— 迁移任务: 1.勘察校园设施:找出操场塑胶地面、走廊瓷砖的伸缩缝 2.设计“未来桥梁”:用画图纸或橡皮泥制作带智能伸缩缝的桥梁 金句升华: “从赵州桥到港珠澳大桥,中国人用智慧让工程与自然和谐共舞!” 八、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寻找3处生活中的伸缩缝(如地板、天桥) ★:拍照1处 ★★:标注位置+功能 ★★★:分析材质与缝隙宽度的关系 提升作业 测试塑料尺/木尺加热后的膨胀差异 ★:定性描述(如“塑料弯了”) ★★:测量长度变化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