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三上科学第三单元第13课《瘪的乒乓球鼓起来了》教学设计 (对应大单元活动4:气体膨胀特工队) 一、活动主题 解锁气体膨胀密码———校园热能工程师挑战赛(终级任务) 二、课程标准依据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气体热胀冷缩) 学习内容 3.3 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 学段目标 ①解释气体热胀冷缩现象;②设计实验验证气体性质(3~4年级) 三、教材分析 1.核心内容:通过乒乓球复原现象,探究气体热胀冷缩原理及其应用。 2.实验重点:对比空气/二氧化碳膨胀差异,理解“气体膨胀力>液体>固体”。 3.跨学科融合:化学(气体性质)、工程学(轮胎防爆设计)、体育(乒乓球运动)。 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气体受热膨胀是乒乓球复原的原理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气体膨胀力最强” 探究实践 设计多变量气体膨胀实验,制作简易热气球 态度责任 培养实验安全意识;感悟中国航天科技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2.难点:理解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导致压强增大(简化表述:“气体分子疯狂跳舞推挤球壁”)。 六、教学准备 1.材料包: (1)瘪乒乓球、烧杯(冷/热水)、注射器(带橡胶塞) (2)醋+小苏打(制二氧化碳)、蜡烛、纸筒 2.教具: (1)分子运动动画(气体受热分子加速碰撞) (2)中国空间站“热控系统”科普视频 3.安全:热水防烫警示、蜡烛使用防火垫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球赛危机! 教师活动: “热能工程师们!校乒乓球队遇到大麻烦———一筐球被压瘪了!队长急哭:‘下午就要比赛!’体育老师却说:‘科学课能救它们!’你们敢接受这个终极挑战吗?” 提问: “为什么瘪球放进热水会鼓起来?难道是热水施了魔法?” 学生活动: 1.分组尝试将瘪球浸入热水(50℃) 2.观察记录:“30秒后球壁慢慢鼓起!” 设计理念:用真实运动器材故障创设任务,激发“学以致用”的责任感。 (二)新授:气体膨胀实验室(25分钟) 任务1:谁是复原高手? 对比实验: 空气 热水浸泡 ★★★★(4秒复原) 二氧化碳 醋+小苏打注入球内 ★★★★★(2秒爆裂) 关键发现: “二氧化碳比空气更‘暴躁’!受热时分子疯狂冲撞球壁———就像摇晃汽水瓶会喷发!” 任务2:注射器压力挑战赛 合作探究: 1.注射器抽1/3空气,橡胶塞封口 2.手握管壁加热 → 活塞被推出 3.冰敷管壁 → 活塞被吸入 工程师笔记:气体热胀时像“大力士推墙”,冷缩时像“泄气的皮球”! (三)深度探究:从乒乓球到火箭 教师提问: “中国空间站如何应对太空300℃温差?看看‘天宫课堂’的答案!”(播放热控系统视频片段) 学生发现: 1.卫星外壳贴“热控褶皱材料”(像百褶裙) 2.遇热膨胀展开散热,遇冷收缩保温 民族自豪感升华: “从乒乓球复原到卫星控温,中国人把热胀冷缩玩出太空级智慧!‘嫦娥四号’的月球车用同样原理保护精密仪器———这是中国航天的温度密码!” (四)总结迁移:工程师的荣耀(2分钟) 教师总结: “真正的工程师,既要懂原理(气体膨胀),更要会创造(热气球升空)。现在请完成终极挑战——— 迁移任务: 1.制作“迷你热气球”:纸筒+蜡烛加热空气 2.竞赛规则:留空时间最长组获“热能工程师勋章” 金句升华: “让瘪球重生是小智慧,助火箭飞天是大担当———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八、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解释3个气体热胀冷缩现象(如爆米花、轮胎鼓包) ★:描述现象 ★★:说明原理 ★★★:提出防护建议 提升作业 测试气球在冰箱/阳台的体积变化 ★:定性描述(如“阳台气球变大”) ★★:测量周长变化 ★★★:计算体积变化率 拓展作业 设计“火星温差救生舱”(昼夜温差100℃) ★:草图标注膨胀层 ★★:说明气体选择(如氦气稳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