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6386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课件(共36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18003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学年,2025-2026,PPT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科:数学 年级:八年级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回顾勾股定理的内容及逆定理,能熟练运用公式 \(a^2 + b^2 = c^2\)(\(c\) 为斜边)进行计算。 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方法,能解决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折叠与最短路径” 等典型问题。 培养 “数形结合” 思维,提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模型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幻灯片 3:知识回顾与情境导入 知识回顾: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 \(a\)、\(b\),斜边为 \(c\),则 \(a^2 + b^2 = c^2\)。 勾股定理逆定理: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满足 \(a^2 + b^2 = c^2\),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 为斜边)。 常见勾股数:如(3,4,5)、(5,12,13)、(6,8,10)等,可快速用于计算。 情境导入: 场景 1:一架梯子长 10 米,斜靠在竖直的墙上,梯子底部距离墙根 6 米,梯子顶端能到达墙上多高的位置? 场景 2:一艘轮船从港口出发,向正东方向行驶 12 千米,再向正北方向行驶 9 千米,此时轮船距离港口有多远? 提问引导: 这两个场景中的问题,能否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问题? 如何确定直角三角形的 “直角边” 和 “斜边”,进而用勾股定理求解? 幻灯片 4:勾股定理应用的核心思路 勾股定理的应用本质是 “构建直角三角形模型”,核心步骤如下: 建模: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明确直角边(\(a\)、\(b\))和斜边(\(c\))——— 通常 “垂直关系”(如墙与地面垂直、东西与正北方向垂直)对应直角,斜边为最长边(如梯子、距离)。 计算: 若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c = \sqrt{a^2 + b^2}\); 若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另一条直角边:\(a = \sqrt{c^2 - b^2}\) 或 \(b = \sqrt{c^2 - a^2}\); 若已知三边,判断是否为直角三角形:验证较短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 验证:结合实际场景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如长度为正数、符合实际尺寸)。 幻灯片 5:例题讲解 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 生活场景) 类型 1:梯子靠墙问题(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 例 1:如图,一架梯子 AB 长 13 米,斜靠在竖直的墙壁 AC 上,梯子底部 B 距离墙根 C 的距离为 5 米,求梯子顶端 A 到地面的高度 AC。 解答与分析: 第一步:构建直角三角形模型 ——— 墙壁 AC 与地面 BC 垂直,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直角在 C,斜边 AB = 13 米(梯子长),直角边 BC = 5 米(底部距墙根距离),求另一直角边 AC(顶端高度)。 第二步:代入勾股定理公式(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AC^2 + BC^2 = AB^2\)\(AC^2 + 5^2 = 13^2\)\(AC^2 = 13^2 - 5^2 = 169 - 25 = 144\)\(AC = \sqrt{144} = 12\)(米,长度为正,舍去负根)。 第三步:验证合理性 ———12 米小于梯子长度 13 米,符合实际(梯子顶端高度不会超过梯子总长)。 答:梯子顶端 A 到地面的高度 AC 为 12 米。 类型 2:航海距离问题(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 例 2:一艘轮船从港口 O 出发,先向正东方向行驶至 A 点(OA = 12 千米),再向正北方向行驶至 B 点(AB = 9 千米),求此时轮船与港口 O 的距离 OB。 解答与分析: 第一步:构建直角三角形模型 ——— 正东与正北方向垂直,故△OAB 为直角三角形,直角在 A,直角边 OA = 12 千米、AB = 9 千米,求斜边 OB(轮船与港口距离)。 第二步:代入勾股定理公式(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OA^2 + AB^2 = OB^2\)\(12^2 + 9^2 = OB^2\)\(OB^2 = 144 + 81 =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