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6421

3.1 确定位置 课件(共38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80807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确定,位置,课件,38张,PPT,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3.1 确定位置 学科:数学 年级:八年级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确定位置的必要性,知道生活中常用 “有序数对” 和 “方向与距离” 两种方法确定位置。 掌握用 “有序数对” 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对应点,或根据点写出有序数对。 理解用 “方向与距离” 确定位置的原理,能结合方位角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提升数形结合与实际应用能力。 幻灯片 3:情境导入(生活中的定位问题) 场景 1:教室座位定位 新学期开学,老师安排座位时说:“小明坐在第 3 列第 4 行”,同学们能快速找到小明的位置;若只说 “小明坐在第 3 列” 或 “第 4 行”,能确定位置吗? → 结论:仅用一个数据无法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共同描述。 场景 2:地图导航 周末去公园游玩,打开地图搜索 “湖心亭”,地图显示 “湖心亭在北门的东北方向,距离北门约 500 米”,根据这个信息能找到湖心亭吗?若只说 “东北方向” 或 “距离 500 米”,能确定位置吗? → 结论:仅用方向或距离单一信息无法确定位置,需要两者结合。 提问引导: 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场景?(如电影院座位、快递地址、海上航标) 这些场景中,人们通常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需要几个关键信息? 幻灯片 4:方法一 ——— 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 1. 有序数对的定义 把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通常表示为(a,b),其中第一个数 a 表示 “列(或横向)”,第二个数 b 表示 “行(或纵向)”,顺序不同,所表示的位置不同。 关键词:“有序”——— 两个数的顺序不能颠倒(如(3,4)和(4,3)表示不同位置);“数对”——— 必须由两个数组成,缺一不可。 2. 实例 1:教室座位(行列定位法) 步骤 1:确定规则 规定:从教室前门往讲台方向,横向为 “列”(从左往右数),纵向为 “行”(从前往后数)。 步骤 2: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若小明坐在第 3 列第 4 行,记为有序数对(3,4); 若小红的位置用有序数对(5,2)表示,说明她坐在第 5 列第 2 行。 互动操作:让学生在座位表上找到(2,3)、(4,5)对应的同学,再写出自己座位的有序数对,同桌互相验证。 3. 实例 2:电影院座位(排号定位法) 规则:电影院座位通常用 “排数” 和 “座位号” 表示,如 “第 6 排第 8 号” 记为(6,8),注意:排数在前,座位号在后,顺序不可颠倒((6,8)和(8,6)是不同座位)。 思考:为什么电影院座位用(排,号)而不是(号,排)? → 约定俗成的顺序能避免混乱,有序数对的 “顺序” 需遵循统一规则。 4. 有序数对的核心特征 有序性:(a,b)≠(b,a)(a≠b 时),如(3,4)表示第 3 列第 4 行,(4,3)表示第 4 列第 3 行,位置不同; 唯一性:每个有序数对对应唯一的位置,每个位置对应唯一的有序数对(一一对应关系); 适用场景:平面内有固定 “行列”“排号” 等网格结构的场景(如教室、电影院、棋盘、方格纸)。 幻灯片 5:方法二 ——— 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 1. 核心原理 在没有固定网格的场景(如野外、海洋、地图),需要用 “方向”(方位角)和 “距离” 两个信息共同确定位置: 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位(如东、南、西、北,或更精确的东北、南偏东 30°); 距离:确定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远近(如 500 米、2 千米)。 2. 实例 1:公园地图定位(方位角 + 距离) 步骤 1:确定观测点 以 “公园北门” 为观测点,描述 “湖心亭” 的位置。 步骤 2:确定方向(方位角)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四个主方向),东北(东偏北 45°)、东南(东偏南 45°)、西北(西偏北 4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