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5.4.1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学科:数学 年级:八年级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转化关系,能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y = kx + b\))。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对应关系,明确 “方程的一组解对应图象上一个点”。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的关系,能通过图象法求方程组的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幻灯片 3:知识回顾与情境导入 知识回顾: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次数为 1 的整式方程,如\(2x + y = 5\),其解有无数组。 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 = kx + b\)(\(k 0\)),图象是一条直线,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都满足函数表达式。 情境导入: 问题 1:对于二元一次方程\(2x + y = 5\),若将其变形为 “\(y = -2x + 5\)”,这个形式与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有什么联系? 问题 2:方程\(2x + y = 5\)的一组解\(\begin{cases} x = 1 \\ y = 3 \end{cases}\),对应到函数\(y = -2x + 5\)的图象上,是哪个点?反过来,图象上的点\((2, 1)\),是否是方程\(2x + y = 5\)的解? 提问引导: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在表达式上如何相互转化? 二元一次方程的所有解与对应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存在怎样的整体关系? 幻灯片 4:核心知识点 1———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转化 1. 转化方法: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次函数形式 对于任意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 = 0\)(\(a\)、\(b\)不同时为 0),若\(b 0\),可通过移项、系数化为 1,将其变形为一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 = kx + b\): 以方程\(3x - 2y = 6\)为例: 移项:将含\(x\)的项和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2y = -3x + 6\); 系数化为 1:两边同时除以\(-2\)→\(y = \frac{3}{2}x - 3\),此即为一次函数表达式,其中\(k = \frac{3}{2}\),\(b = -3\)。 若\(b = 0\)(此时方程为\(ax + c = 0\),如\(2x - 4 = 0\)),方程变形为\(x = 2\),表示垂直于\(x\)轴的直线,不属于一次函数(一次函数要求\(k 0\),图象为非垂直直线)。 2. 转化本质:“方程” 与 “函数” 的等价关系 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b 0\))变形为\(y = -\frac{a}{b}x + \frac{c}{b}\)后,方程的解与函数的 “自变量 - 函数值” 对应: 方程的一组解\(\begin{cases} x = x_0 \\ y = y_0 \end{cases}\),恰好是函数中当\(x = x_0\)时,\(y = y_0\)的对应值; 反之,对于函数\(y = kx + b\),任意取一个\(x\)值,计算出对应的\(y\)值,得到的\((x, y)\)就是方程\(kx - y + b = 0\)的一组解。 3. 示例:表达式转化与对应关系 方程\(x - 3y = 9\)变形为一次函数: 移项:\(-3y = -x + 9\); 系数化为 1:\(y = \frac{1}{3}x - 3\); 对应关系:方程的解\(\begin{cases} x = 3 \\ y = -2 \end{cases}\),代入函数得\(y = \frac{1}{3} 3 - 3 = -2\),符合函数关系;函数中\(x = 6\)时,\(y = \frac{1}{3} 6 - 3 = -1\),则\(\begin{cases} x = 6 \\ y = -1 \end{cases}\)是方程\(x - 3y = 9\)的解(代入方程:\(6 - 3 (-1) = 9\),成立)。 幻灯片 5:核心知识点 2———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关系 1. 核心结论:方程的所有解对应函数图象上的所有点 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b 0\))变形为一次函数\(y = kx + b\)后,方程的每一组解\(\begin{cases} x = x_0 \\ y = y_0 \end{cases}\),都对应函数图象上的一个点\((x_0, y_0)\); 反过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每一个点\((x_0, y_0)\),其坐标\((x_0, y_0)\)都是对应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