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6489

1.1 正数和负数 第2课时 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课件(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0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55817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数学,人教,学年,2025-2026,PPT
  • cover
(课件网) 一、核心要点梳理:三大关键步骤与原则 1. 第一步:明确 “相反意义的量” 的本质特征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需满足两个条件: 属性相同:如 “收入与支出”(均为财务类)、“上升与下降”(均为高度 / 位置变化类),不能是 “收入与下降” 这类属性不同的量; 意义相反:如 “零上与零下”“向东与向西”“增产与减产”,存在明确的对立方向或变化趋势。 2. 第二步:规定 “正方向”——— 灵活但需统一 常规规定:通常选择 “便于记录、符合生活习惯” 的方向为正,例如: 温度:零上为正,零下为负; 海拔: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 时间:未来为正(如 “+3 天” 表示 3 天后),过去为负(如 “-2 天” 表示 2 天前); 自定义规定:若题目未明确,可自主设定,但需在解题开头清晰说明,例如 “规定向西为正,则向东为负”,一旦设定,全程不能更改。 3. 第三步:规范表示 ———数值 + 单位” 缺一不可 所有用正负数表示的量,必须包含 “具体数值” 和 “物理单位”,例如: 正确:“-5 千克”(表示比基准少 5 千克); 错误:“-5”(未说明是质量、长度还是其他量,无实际意义)。 二、拓展示例解析:覆盖多场景应用 场景 1:生产与库存类 问题:某工厂生产零件,规定 “增产为正,减产为负”。 3 月份增产 200 个,如何表示? 4 月份减产 50 个,如何表示? 5 月份既未增产也未减产,如何表示? 解答: 增产为正,故表示为 “+200 个”(或 “200 个”); 减产为负,故表示为 “-50 个”; 无变化用 0 表示,故为 “0 个”(0 是正负数的分界,此处表示 “基准量”)。 场景 2:运动与位置类 问题:一辆汽车从 A 地出发,规定 “向南行驶为正,向北行驶为负”。 汽车向南行驶 12 千米,记作多少? 汽车向北行驶 8 千米,记作多少? 汽车先向南行驶 5 千米,再向北行驶 7 千米,最终位置相对于 A 地如何表示? 解答: 向南为正,记作 “+12 千米”; 向北为负,记作 “-8 千米”; 总位移:+5 + (-7) = -2 千米,即 “-2 千米”,表示最终在 A 地向北 2 千米处。 场景 3:财务与收支类(进阶) 问题:某银行账户有初始余额 5000 元,规定 “存入为正,支出为负”。 存入 3000 元后,账户余额如何表示? 支出 1500 元后,账户余额如何表示? 解答: 存入后余额:5000 + (+3000) = 8000 元(此处 “+3000 元” 表示存入的量,余额为初始量与变化量的和); 支出后余额:8000 + (-1500) = 6500 元(“-1500 元” 表示支出的量,余额随变化量增减)。 场景 4:基准偏差类(如误差、标准值) 问题:某食品包装上标注净含量为 “500 克 ±5 克”,规定 “超过标准净含量为正,不足为负”。 实际净含量为 503 克,如何表示偏差量? 实际净含量为 497 克,如何表示偏差量? 解答: 偏差量 = 实际量 - 标准量 = 503 - 500 = +3 克,故表示为 “+3 克”; 偏差量 = 497 - 500 = -3 克,故表示为 “-3 克”(“±5 克” 表示偏差范围在 - 5 克到 + 5 克之间,均为合格产品)。 三、常见误区规避:4 个易踩坑点与应对方法 误区 1:混淆 “相反意义” 与 “不同属性” 错误示例:“支出 50 元记作 - 50 元,上升 3 米记作 + 3 元”(单位错误,“上升” 应对应长度单位 “米”); 应对:先判断量的属性(财务、长度、温度等),确保单位与属性匹配。 误区 2:未明确正方向直接表示 错误示例:“小明走了 - 30 米”(未说明 “-30 米” 是向东还是向西); 应对:无论题目是否要求,解题时先写 “规定 ×× 为正,则 ×× 为负”,再进行表示。 误区 3:用 “0” 表示 “没有”,忽略其 “基准量” 意义 错误示例:“某物体温度为 0℃,表示没有温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