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6495

1.2.1 有理数的概念 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508266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1,七年级,数学,人教,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2.1 有理数的概念 副标题:梳理数的分类,构建有理数体系 背景图:左侧展示整数(如 - 3、0、5)和分数(如\(\frac{1}{2}\)、-0.6)的示例,右侧用集合图呈现 “有理数” 包含 “整数” 和 “分数” 两大类别,中间用箭头标注 “整数可化为特殊分数(如 3=\(\frac{3}{1}\))”,直观呈现有理数的构成关系。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明确有理数是 “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分母不为 0)的数”,能准确区分有理数与非有理数(如 π 暂不属有理数)。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按 “定义” 分、按 “正负性” 分),能清晰列出各类别的具体数,避免分类重叠或遗漏。 结合正负数、整数、分数的已有知识,理解整数与分数的转化关系(如整数可化为分母为 1 的分数),构建完整的有理数认知框架。 能通过实例辨析有理数,解决与有理数分类相关的问题,培养分类思想与逻辑归纳能力。 幻灯片 3:导入 ——— 从已学数的拓展切入 复习回顾: 已学数的类型:正整数(如 1、2、3)、零(0)、负整数(如 - 1、-2)、正分数(如\(\frac{1}{3}\)、1.5)、负分数(如 -\(\frac{2}{5}\)、-0.3)。 实例提问: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能否用统一的标准将它们归为一类? 情境引入: 生活中常见的数:超市商品价格 19.9 元(可表示为\(\frac{199}{10}\))、电梯楼层 - 2 层(可表示为\(\frac{-2}{1}\))、班级人数 45 人(可表示为\(\frac{45}{1}\))。这些数都能写成 “两个整数相除(分母不为 0)” 的形式,由此引出 “有理数” 的概念。 幻灯片 4:有理数的定义 定义表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从数学本质上看,有理数是 “可以表示为\(\frac{p}{q}\)的形式,其中 p、q 为整数,且 q≠0” 的数。 定义解读: 整数的转化:所有整数都可以表示为分母为 1 的分数,如 3=\(\frac{3}{1}\),-5=\(\frac{-5}{1}\),0=\(\frac{0}{1}\),因此整数属于有理数的范畴。 分数的范畴: 正分数(如\(\frac{2}{3}\)、4.2=\(\frac{21}{5}\))、负分数(如 -\(\frac{1}{4}\)、-0.7=\(\frac{-7}{10}\))均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化为分数(如 0.3=\(\frac{3}{10}\),0.\(\dot{3}\)=\(\frac{1}{3}\)),因此也属于有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如 π≈3.1415926…)不能化为分数,暂不属于有理数。 判断练习:下列数是否为有理数? 5(是,5=\(\frac{5}{1}\),整数); \(\frac{1}{2}\)(是,分数); -0.4(是,-0.4=\(\frac{-2}{5}\),分数); π(否,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 0(是,0=\(\frac{0}{1}\),整数)。 幻灯片 5: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一)——— 按定义分类 分类逻辑:根据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将有理数分为 “整数” 和 “分数” 两大类,再对每类细分: 关键说明: 整数包含正整数、零、负整数,零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是整数的 “中性数”; 分数包含正分数和负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需先化为分数形式再分类(如 2.4=\(\frac{12}{5}\),归为正分数); 注意 “整数与分数无重叠”:一个有理数要么是整数,要么是分数,不存在既是整数又是分数的数。 幻灯片 6: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二)——— 按正负性分类 分类逻辑:根据有理数的正负属性,将有理数分为 “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三大类,再对正、负有理数细分: 关键说明: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单独作为一类,是正、负有理数的分界; 正有理数包含所有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包含所有负整数和负分数; 分类时需注意 “不重不漏”:如 “-3” 归为负整数(属负有理数),“\(\frac{5}{2}\)” 归为正分数(属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