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7333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5-11-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2309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5-2026,学年,高二
  • cover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高 二 历 史 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命题人: 一、单选题(总分48分,16小题,每题3分) 1.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尊贤使能”,墨子则主张“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而韩非等法家代表则主张量能授官。任人唯贤、因功赐禄的人才选拔、选官制度,在当时被诸侯国广泛采用。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本意识逐渐觉醒 B.政治制度的演变 C.诸子思想的趋同化 D.宗法观念的淡化 2.汉代的“侍中”最初为皇帝亲信,职位重要,但多为宦人担任,地位不高,且职无专掌。到了东汉初年则以士人“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侍中得以进入王朝的官僚行政体系。这一变化反映出汉代( ) A.宦官专权得到了遏制 B.官僚政治的逐渐成熟 C.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败 D.中枢权力运行的调整 3.“光荣革命”后,为巩固革命成果,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英国议会于1689年通过了( ) A.《独立宣言》 B.《王位继承法》 C.《权利法案》 D.《人权宣言》 4.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乡村农会接手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分给各人的财产归本人所有”。该法旨在( ) A.调动广大人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确保三大战役顺利进行 C.推动土改完成以提高中共的影响力 D.完成土地所有制的转变 5.关于维新变法的失败,传统观点认为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后来有研究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不完善;又有学者提出,缺乏变法成功的整体社会环境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据此可知,关于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 )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B.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C.综合多种因素就能还原历史真相 D.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6.孝文帝仿照汉族的门第制度,为拓跋鲜卑制定姓族,在鲜卑统治集团内建立起“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一做法旨在( ) A.争取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 B.消除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 C.完成选官制度的根本改革 D.推动北方农业生产的复兴 7.“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由此可知,科举制带来的影响是( ) A.选官制度的革新 B.政治伦理的重构 C.阶层差异的消失 D.门第观念的淡化 8.在英国,其内部纪律禁止文官参加政治活动。如文官不得兼任议员,也不得作为议员候选人或为议员候选人从事竞选活动,除非先辞去文官职务;不得参加政党,担任政党政治机构官员,或为政党从事政治活动。这些规定( ) A.体现了文官的政治中立 B.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热情 C.避免了官员的推诿扯皮 D.保证政党活动不受干扰 9.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进行人事渗透的阴谋。上述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国民党实施一党专政 B.军阀混战的社会现实 C.公务员制度尚未完善 D.人才选拔方式不公平 10.(原创)《晋书》记载:李忽察觉父亲暗中通敌叛国,遂杀父后报官,朝廷虽认可其“报国”之举,却以“无君父之道”判其死刑;《唐律疏议》载:某人因口角殴打兄长,虽未造成重伤,仍被判处徒刑两年,而普通斗殴伤人仅处笞刑。这两则案例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法律严苛,完全忽视行为动机与后果 B.引礼入法,儒家伦理影响司法量刑 C.社会动荡,法律执行依赖皇权干预 D.等级森严,贵族与平民适用不同律法 11.《唐律疏议》明文规定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减免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