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植物的身体》教案(第1课时)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 的第三课,以 “植物的身体组成与功能” 为核心,通过 “情境问题 — 探究实验 — 应用拓展” 的逻辑展开。 注重直观体验:通过凤仙花、向日葵等实物观察,结合黑白蒙版猜谜、实验操作(如根吸水、茎运输实验)激发兴趣; 强调探究过程:设计 “观察记录 — 实验验证 — 讨论总结” 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 “植物与食物” 连线、实例分析(如胡萝卜、西红柿对应器官),体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能识别常见植物的器官。 (2)了解根的主要功能:吸收水分和营养、固定植物,知道部分植物的根能储存营养。 2.科学思维 (1)能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不同植物器官的相同点与差异,如 “所有植物的茎都连接根和叶,但粗细不同”。 (2)能根据生活事实(如植物需浇水)猜想根的功能,并用实验结果验证猜想,培养 “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的思维。 3.探究实践 (1)完成 “植物器官观察” 探究:用感官(眼、手)观察凤仙花、向日葵等植物,记录植物器官特征,填写观察表。 (2)参与 “根吸收水分” 实验:分组设置 “有根植物组” 和 “无根对照组”(可选),滴加油层,观察并记录 30 分钟内水位变化,分析实验现象。 4.态度责任 (1)爱护实验材料和植物,观察时不随意采摘或损伤植物,养成尊重生命的意识。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主动分享观察发现和实验结果,倾听同伴意见,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描述各器官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验理解根 “吸收水分” 的功能。 难点:理解 “根吸收水分” 实验中 “油层防止水分蒸发” 的设计目的,区分 “根吸收” 与 “水分自然蒸发” 的差异。准确对比不同植物的器官差异,总结相同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凤仙花(带根、茎、叶、花、果实)、向日葵、狗尾草、大豆、胡萝卜(每组 1-2 种,带完整器官)。 学生:透明杯子(每组 2 个)、水、食用油、带根的绿植(如绿萝)、记号笔、观察记录表(每人 1 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1. 情境导入:出示 PPT 图片(教室绿植、樱花、小草固土、果实),提问:“这些植物能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它们的‘身体’里藏着什么秘密?” 2. 聚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凤仙花实物,追问:“这株凤仙花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有什么作用?”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植物的身体’,先认识它的组成部分和根的作用。” 1. 观察图片,分享发现:“绿植有叶子,小草长在土里,果实可以吃!” 2. 观察凤仙花,尝试指认:“有根、叶子,还有花!”“下面的是果实吗?” 3. 产生疑问,期待探究:“根在土里能做什么?” 1. 从生活场景切入,将植物的 “作用” 与 “身体组成” 关联,激发探究兴趣。 2. 以实物凤仙花为载体,让学生初步感知器官,为后续系统观察铺垫。 探究与发现 探究一: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 1. 示范观察:拿起凤仙花,讲解 “整体观察(看是否有根、茎、叶等)” 和 “局部观察(摸根的粗细、看叶的颜色)” 方法,在黑板上标注六大器官名称。 2. 分组观察:发放植物样本(向日葵、狗尾草)和观察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填写 “器官名称 — 特征”(如 “根:白色,长在地下”)。 3. 分享总结:邀请 2-3 组展示观察表,引导学生总结:“绿色开花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部分。” 对比器官差异,找相同点 出示 PPT 表格(大豆、胡萝卜、杨树的器官特征),提问:“这三种植物的根、茎、叶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点?”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