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 重点: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 难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目 录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和金 二、走向“大中国”:从蒙古崛起到元的统一 多民族政权并立: ———辽、西夏和金 1、辽朝采取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学思之窗”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 2、简要说说西夏的政治制度。 3、简要说说西夏的政治制度。 4、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和影响。联系辽夏金的制度建设,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从特点、原因、评价方面思考) 快速阅读课文“辽与西夏”和“金朝入主中原”,思考以下问题: 这一时期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 “胡焕庸线”即“瑷珲—腾冲线”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游牧文明区域 农耕文明区域 农牧交错带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 任务:阅读教材,梳理各个民族政权的概况。 辽 916—1125 西夏 1038—1227 金 1115—1234 建立民族 兴起地域 与宋关系 被谁灭亡 契丹族 金(1125) 党项族 蒙古(1227) 女真族 蒙古(1234) 辽河上游 陕北、宁夏 黑龙江、松花江 长期对峙,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问题:根据表格内容,分析辽、西夏、金、元政权有何相似点? 相似点:①少数民族建立 ②起源于边疆地区 ③享国均达百年之久 ④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处于更迭、并立的局面 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一反映的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缓和民族矛盾,稳定契丹的统治;加速了契丹封建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快了民族交融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保留了本民族特色 辽捺钵行营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 西夏诸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仿造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历史与社会 八上》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西夏文 西夏王陵考古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在中国少数民族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 女真 猎人 金世宗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创女真进士科,以科举取士,鼓励女真人学习汉文化。以廉平戒谕百官,严惩贪污。注意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猛安谋克,女真族特有的社会基层组织及军事编制, “后演变成官职名称。每猛安为千夫长(统千人之帅),辖10谋克;每谋克为百夫长(统百人之帅)。壮丁平时畋渔射猎,战时自带器甲干粮,以猛安、谋克为单位组军征战。 ———中华文化制度辞典·文化制度 “大定之治” 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金史·本纪第八·世宗下》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 世章之治 大定之治 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 ... ...